4月15-16日我来到28期深圳亲子班,这次是以助教的身份参与课程,让我以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代入、反思,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收获。

先来说说我观察到的几个现象:
一、更多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到课堂。与24期相比,这一次爸爸来得比较多,有不少家庭是一家三口过来的,有些专门从厦门、长沙、云南、广西等地远道而来。丫丫老师的课程有一部分专门是强调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的,我相信,让爸爸与孩子在课堂上亲耳听到的效果远比妈妈回去复述来得有效。爸爸妈妈观念一致,有利于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践行环境。大大减少了日后践行的沟通成本和障碍,即使要说服老人家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践行,妈妈也不会显得势单力薄,困难重重。

二、家长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纵容折射出家长教育理念的偏差。课堂上,见到的孩子表现各异。大部分孩子文明有礼,遵规守纪。但也看到一些孩子有在课堂上站起来大声喧哗,言行非常突兀,明显影响到老师上课,然而坐在身旁的家长却无动于衷,丝毫没有劝阻的意思;另外有些孩子课间去拿茶歇的时候,大量地据为己有,据反映还大把大把地装进背包里,家长似乎毫不察觉。据我了解,这些孩子平常都参加很多兴趣班,表现也很优秀,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技能”也是绞尽脑汁,但是为人处事的原则和细节上,却没有受到家长应有的重视。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三、个别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情商较低,情绪管控能力较弱。一位被妈妈认为智商极高的学霸孩子,却因为彩笔没有带,无法较好地呈现她云朵上的标签,也不愿意与同组孩子共享彩笔,最后拂袖而去,再也没有回到课堂。据其妈妈反映,她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也极为散漫,比如作文可以连续数次不交,作业不想做就不做,老师也不会批评她,因为她向来成绩比较拔尖。这种现象应当如何看待和处理?大家可以探讨下。
接下来,谈谈这次在课堂上的收获:
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务必让孩子保持做事的完整性,即使在玩耍也不能被打断。我孩子从小就是不断地被打断,以致她现在专注力明显不足,这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自己也体会到丫丫老师所说的难以专注做完一件事的状态,真的要好好去训练,突破自己的困局。

二、番茄钟的正确使用规则。在初期要求质不求量,选择可以量化的难度相当的作业,比如试卷进行测试,让她感受到番茄钟在提升效率上的好处。只有让孩子尝到甜头才愿意继续使用。其他注意事项:不要把番茄钟当做倒计时使用,有些限定时间的训练比如练琴、练字等不必使用番茄钟;难度较大的作业如写作文不宜使用番茄钟;如果番茄钟没有起到提升效率的作用,纯属走形式,只会让孩子抵触番茄钟;初期训练孩子,需要家长陪伴,但陪伴不是做监工,家长可以在同一空间与孩子一起使用番茄钟专注地做事,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
四、有关清单知识的澄清:清单分两种,一是流程清单,二是规则清单,后者应展示在相应的环境中,以发挥提醒的作用;清单一定要写上名字,才有归属感;对于低龄孩子,可以把某项习惯的训练做成专项清单,把流程与细节写进清单,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

五、用日历训练孩子的规划能力和事件排程能力。
六、找到孩子爱语,家长的行为要符合孩子爱语的需求,绝对不能做与孩子爱语相悖的行为,对孩子的伤害特别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