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豆瓣阅读看了新出的一本书《孤独症患者》,作者是马晨,豆瓣评价7.4。
这本书吸引我的就是故事情节设计得很巧妙,这是一个孤独症患者如何走出孤独症的故事,是一个缺爱的人寻找爱情的故事,书中还对《1984》进行了另类演绎。

男主人公王瑞,是患有孤独症的男青年,在放假的时候,同事小齐和女朋友外出度假。而王瑞,因为患有孤独症,无法与人亲密接触,也不太想和人多交流,只能强硬地把自己和工作、读书以及生活捆绑在一起。他决定去成都的美术馆看一看。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借住VR设备,穿越到了1984东亚国,在那里,他和女主人公相遇。他在东亚国是温斯顿,他在那里演绎着老大哥,经历了许多事情,里面的人,思想封建,相信“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领导人正是用这几句言论,蛊惑人心,建了了东亚国。

在一次饭局中,女主给他们做饭,女主说喜欢《1984》并以女性的观点给出了对1984的解读,男主很佩服。
在逃离了虚幻的东亚国之后,男主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孤独症也变好了很多。和女主交流了很多,直到回到现实,他们仍然保持联系,最后女主来找男主王瑞,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也走到了一起。
在这个节凑越来越快的时代里,孤独已经成为城市青年不可回避的问题。“空巢青年”是对他们的调侃,也是对现实的反映。他们不懂得如何交流,对很多事物缺乏热情。然而更要命的是在作者看来,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爱的能力,怀疑自己。
在作者从孤独入手,用另一种方式演绎了《1984》,最初并未涉及爱情,但是觉得缺少爱情,就少了一番滋味。
故事的结局是令人欣慰的,主人公王瑞走出来孤独症,走向自己当下的生活,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这里反应的现实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越长大越孤单,懂我们的人也会越来越少,成长就是一路的失去。陈奕迅的《孤独患者》,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外向的孤独患者有何不可。唱尽悲凉,外表的浮华,并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有放慢脚步 ,偶尔和别人交流,融入这个世界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