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一天和秋叶大叔吃饭,同桌的有一位小伙伴在策划出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
大叔问她你觉得可以买多少册?
她说10W。
大叔,把目光投向我,小六,你的书出版了两个月,陪聊、陪吃差点陪睡,你卖了多少?
我低头惭愧,说卖了1W。
大叔说,你看小六这么拼,也就1W,你觉得你第一次出书,10W册靠谱么?
那订多少呢?
先从5000本开始做营销计划吧,大叔说。
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让我们有勇气开始行动的第一步。
太大的目标容易让人觉得不切实际,因为对无法预知,就很难知道,第一步该做什么。
比如你说五年后你要读哈佛,这个目标太大了。
不如先通过GRE开始更来得实际,更容易开始行动。
2.
时间管理的GTD(get things done)有一个判断任务是否为项目的标准,就是这件事情是一步到位的吗?
如果这件事情需要好几天,好几个步骤,这件事情就是项目。
在项目管理里面,面对一个需要好几个步骤的任务,通常可以做WBS任务分解。
比如一个工作你预估要6个工作日可以做完,也就是超过了一周的时间,那这个任务就可以尝试做一下WBS分解,拆分成多个任务。
比如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月收入10W的计划, 这10W从哪里来?、
我们可以这样分:
- 课程收入
- 打赏收入
- 专栏收入
- 版权收入
要想每个月收入有10W,那这几根“现金流”的管子,每根管子的流量必须要达到是多少?
再比如我说我要年底粉丝超过10W,没有进行WBS分解之前,这只是一句口号,没有任何作用。
3.
实现梦想的过程,需要你抬头看远方,也需要你注意脚下的坑。
你需要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方向。
成长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你制定一个年度计划,你就需要每个月都检查一下计划,做一次调整和变更。
比如我一年前定了有一个阅读计划是关于阅读产品经理相关的主题阅读,但是在分享过程中不断得到市场反馈,知识管理才是学习成长迫切需要的,我立马转变学习内容,投入到认知科学,知识管理范畴里面了。
要变,要快。
死守这固态的心智模式,是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生存的。
4.
博恩·崔西在《吃掉那只青蛙》里说过这样一段:
为了解决这片沙漠没有任何标记的问题,那些法国人当年用许多黑色的、容积为55加仑的汽油桶来做标记。
每5公里一个,因为这正好是人们横穿大漠时视力所及的最远地方。再远处,沙路继续蜿蜒延伸,无边无际。
借助这些汽油桶,无论白天在哪里,我们总能看见两个汽油桶,一个是我们刚刚经过的,另外一个是5公里之外的那一个。
这就足够了。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朝着下一个汽油桶不断前进。结果,我们仅凭着“一次一个汽油桶”的方法,就横穿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5. 总结:
梦想可以大,但是要切割。
- 切合实际,可以让你更容易开始;
- WBS任务分解,你容易知道要准备那些事儿;
- 不断修正,可以从容应对变化;
- 关注眼前,持续向前。
只有做到了上面这些的时候,坚持才动力。
END.
我是彭小六。
在三线城市生活,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知识服务工作者。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
网友评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知识管理包含产品的主题分享吗
谢作者!
看到这篇文章,想到我们在工作中也可以这样,我要做好A事情,打算用2小时去完成,后来发现2小时根本完成不了,然后就会沮丧,就会拖延。以后可以这样,把A项目分成1.2.3小项,计划小项目的时间会比较容易,那么完成整个A项目需要的就是小项所用时间的总和,这样做事会更有依据。不是凭空想象的。
可行,切割,量化,目标,计划,变化,总结
该说点啥呢:谢谢你
道理很简单,但是转换成自己的行动往往是第一步的绊脚石。那就构想自己身上的场景
1. 出书的营销策划
我的书一年多,卖了3K册,没有10w的雄心壮志,不过有点太容易满足了。营销方案:
- 提炼文章内容,制作宣传PPT
- 与游戏开发论坛合作,发布帖子进行宣传
- 没有了
2. GTD时间管理
主要还是任务管理,这一点,市面上很多时间管理软件,滴答清单、todoist、奇妙清单
重点还是自己实际去用
我自己用Excel开发了一个《小报告》,可以进行任务分解,任务的输出(这则评论,就是任务输出之一)
同时能看到自己的任务、执行数据统计,dashboard(有幸和秋叶老师也有过简单的交流)
将任务分解成可以执行的具体行动,这是关键和基础
> 3.不断修正, 4.关注眼前,持续向前
>前面两条没做好,输出的内容太少,做的尚且都不够,何谈修正
看执刀也是饕餮盛宴,而非只享受结果的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