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绪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
做母亲的,要记得,在情绪上,要给孩子无限的支持和认同。坏情绪,痛苦在身体里面,是自成一家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它就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需要的情绪来维生。
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面对孩子的情绪,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不要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如是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话,那就更不好了。
大部分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开始于青少年期,那个时候,发型、朋友、跟不跟得上潮流,是自我认同的一个标杆。现在的孩子,可能还加上手机、名牌吧!拿了最新款的手机,自我感觉就不同了。穿上名牌服饰,背也挺得比较直。”老人摇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没有告诉孩子们,他们真正是谁,也没有教他们如何从内在汲取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靠外在的认同和肯定。”
2、担心 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她祝福吧!
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念书,多少是掺杂了希望、期待孩子能带来光荣,甚或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们的负担?
对于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比方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要不然……)。这样的话,对方比较能够接受。伴侣之间、亲子之间都是这样。
比如,孩子要和朋友去远足、郊游,你有各种担心,但是,担心 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孩子祝福!你是知道能量世界的定律的,孩子出门的时候,你要给她什么能量?给她好的能量。
所以,你看,担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
你的本意是出于关心,所以把提醒孩子当成是一种爱的表达,还是出于恐惧把担心投射在孩子身上,给她很多压力。
表面上也许看不出来,但是在能量的层面上,而且在孩子的心理感受上,可以区分得出。
无论你多么爱她,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她祝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