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8 三百九十五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15.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语音整理
本章从内容上来看是孔老师在赞美先古圣君——舜,由于得到贤人的辅佐,所以能够做到无为而治。
我们一提到“无为而治”,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道家思想,因为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很清楚,“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但是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儒家也是主张无为而治的。在《为政篇》中曾经提到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和本章所讲的道理实际上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儒家的“无为”和道家的“无为”还是有区别的。道家的无为那是真无为,直接“出世”,远离现实社会。而儒家所谓的无为是有先决条件的,就是强调要管住自己,先起模范带头作用,先打个样儿。其次,君主要无为,前提是有精干的人才,你不做,总要有别人来做。
我们从文本上来看,就是孔子说,能够自己安静从容而又让天下太平安宁的君主,大概只有舜帝才能够做到。舜帝做了什么呢?就是“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他只不过庄严端正坐在朝廷上吧。实际上就是说,孔老师以舜帝为例,来说明一个君主如何才能够做到无为而治。
舜帝是谁呢?他姓姚,名崇华,是继唐尧之后,中原地区出现的一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国名为有虞,所以历史上叫他虞舜。他所生活的时代距今大约是在4000年之前。
虞舜的出身并不显赫,世代都是庶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历山耕种,因此,他对于农牧业的生产都比较熟悉,对于民间疾苦也有比较深刻的体察。
孔老师在这一章里说虞舜无为而治,其实也不尽然。舜为政的特点是选贤任能,孔老师对此给予了一个高度的评价,说“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还说“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另外,唐虞之际威胁中原地区的水患一直都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唐尧时期错误任用了衮,结果没有能够彻底解决水患问题。等到虞舜继位以后,启用勤勉务实的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最终制服了洪水,使天下的百姓能够得以安居乐业。舜本人也经常到各地巡狩,祭祀名山大川,会见部落联盟的首领,并且考察风土民情,最后死于巡狩南方的途中。
通过这些了解,我们认为舜并不是无所作为。但是孔老师在这里边,却说他无为而治,明显在认知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其原因就是孔老师想树立一个榜样,这个榜样也就是不折腾。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不胡乱发号施令,对于属下来说,也是一种福祉,治国理政怕的就是那种外行领导内行,瞎指挥、乱折腾。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解读本章的时候,把“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后面加了一个问号,表达一种疑问。就是舜帝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是不是无为而治呢?随后又加了一句“夫何为哉?”来进行强调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随后孔子给出了答案,“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我们看完这一句会恍然大悟,孔老师所说的舜无为而治,实际上他不是无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作为的第一步就是先“恭己”。
所谓“恭己”,也就是作为一个君主,首先要管住你自己,自己要修身养德,不胡乱作为,自己要率先垂范,这个要求实际上是比较高的。我们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发现后来的君主有些之所以亡国,就是自己肆意妄为,祸乱朝政,自己管不住自己,才让国家走向衰亡的。另外舜帝他能够“恭己南面而已”,实际上有前面唐尧给他奠定了基础,并且自己也选拔了一批人才,这些人各守其位,各司其职,那么作为君主,不随便插手,实际上就是最好的管理。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南面”这个词。夏商周时期形成的华夏民族,其礼制设计的核心就是祖先崇拜。由于这些部落最早起源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在后天八卦里边,西北属于乾位,是君父所在之位。所以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以北为至尊,西为次尊,东为再次。君主听政就是坐北朝南,所以在我们的先秦的文献中,经常有“南面称孤”“君子当阳”之类的词汇。
铎罡老师 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