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点点在人力资源部工作用,他说的话叫他现在越来越胖,了原因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过劳肥。这已经是他的1001次提减肥了可是换来的结果却是1002次的失败。他没有发现为什么.
他知道减肥的最终秘诀就是迈开腿,管住嘴,可是他每天都是早上管的,好好的,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中午的时候就开始放松自己,到了下午3:00的时候就饿的不行了.到了晚上就疯狂的补偿自己。结果只能是越减越肥。
后来我逐渐确定了这些经历对他的自信心够成了冲击,他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了伤害,尤其当他想到有关减肥的目标时,看着其他人似乎轻而易举的就能达到理想的体重,他就快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减肥能成功,为了保护自己的整体自我概念,他放弃了自己准备的目标,他告诉自己不必执着一些不可能实现的东西,他可能天生就是胖,对于肥胖他是无能为力的。然后这种行为就助长了他的自我破坏,那他身上发生了一种恶性循环,就是当发现自己胖的时候知道需要减肥,当减了一两天看不见效果的时候,立马就放弃了减肥,等到发现自己想减的时候又提起来减肥,就这样恶性循环会一遍一遍的将它转回到自我破坏的怪圈。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了,什么叫自我破坏?自我破坏是自己的心理的一种动机就是自己会毁坏掉自己的目标,那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了,我为什么会回到自己的目标?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叫《停止自我破坏》。
停止自我破坏
这本书讲的是,如果你想停止这种自我破坏,首先你要认识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原因?我们都想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怎么会自我破坏?其实这种破坏是无意识的。这个原因,书籍给了一个定义L I F E
LIFE
LIFE
那小点点就是属于他自己的内在观念,因为他自己的母亲也很胖,那母亲并且经常跟他说的是喝凉水都会长肉,所以在他的内在观念里面觉得自己跟母亲一样都是易胖体质。是不容易减肥下来的。并且这些负面的影响悄悄的影响着小点点。
针对以上的这4个方面,我们对小点点做了一些分析。
比如说L:自我概念薄弱,他对于自己的体重自尊心比较弱,已经减肥很多次了,没有结果。I:内在的观念,因为母亲从来没有减肥成功过,所以自己也不会减肥成功。F:对于变化以及未知的恐惧,这个没有。E:控制欲过强,讨厌偏离常规或是所谓的惊喜。他要一步一步的看到自己完变成完美的身材,否则就不愿意开始。这也是他自我派破坏的一个原因。用了这个表格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像小点点这样的总是减肥减不下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了。
知道了原因,只是知道了第1步,那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修复机制。
第1步要确认自我破坏的触发因素,这些因素其实是非常隐秘的,外面管他叫消极的自动思维,它会存活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
自我破坏的触发因素
这些触发因素存活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他们是自动的习惯性的思维,他们来的快去的也快,并且非常的简单,当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已经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所以我们要克服这种自我思维,就要学会自我检视。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这种思维是属于哪一种,那书里面给我们归集了,这一共是6种思维。 A:以偏概全,B:理所应当, C:非黑即白。 D:揣测人心。易消极看待问题。 F:归己化。(这5个点要注意跟下面的ABC理论区分)
自我破坏的触发因素
有了这个表呢,我们就能把自我破坏的触发因素看得更清楚。那如何用呢?就是每次我们的念头出现的时候,我们要看看,唉,这个念头是属于哪个框?比如说个很痛心的事情,就是亲人过世,那有的人迟迟走不出来,他会想如果当时我做了什么,是不是这件事情就不会发生了,那么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归己化。
我有一个小伙伴,他总觉得别人做什么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当别人做的事情没有按照他的要求来的时候,他就会非常的愤怒。他对别人愤怒,对自己也愤怒,他总感觉自己永远达不到要求。
而猜测人心就更简单了,明明什么都没做,但是只要看到对面走过来的同事黑着个脸,他就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了,那我们要如何做呢?
第一步:我们首先要时刻的观察自己的想法,当这种想法出现的时候,我们要跟表里的那些情况对应,看看这种到底是属于哪一种。
第二步:找出来这个事情发生的规律是什么?我们可以总结出来。
第三步:今能够看到这个事情的起因。
第四步:想到你做这件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这个看着难,其实也不难哈,只要是时时刻刻保持觉察就能够发现。
那我们如何去破解它呢?我们就要用到一个公式,事件,想法,感受行为。
当一个事件发生了,你要看到自己的想法是什么,然后去感受一下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才能够确定自己的行为是什么。比如说当同事黑着脸走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他可能是生气了,那自动思维可能就会说,唉,他是不是对我生气,那我们自己的想法是,我们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那我的感受是,他面对我很生气,他忽略我了,那在这种感受下你想做什么呢?这个就要记录下来我们想做什么,比如说我们离他远点,等他心情好了再跟他说话,也可以在等他心情好的时候问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让他对我们特别不满意。可能你得到的答案是:我有吗?我没有对你黑脸呀。
那消除自我破坏的触发因素呢,有三个方法。第1个是质疑,第2个是调整,第3个是减少负面的真相。首先我们来聊一下,质疑就是说你的想法并不一定是真相,比如说你刚才看到的那个同事黑着脸出来,你想到的是他对你有看法,可能仅仅是因为他刚才被他的老板训了,没有注意到你。
第2个方法就是调整,比如说你刚才看到了你黑着脸出门的同事,那你可以调整自己的想法,就说他一定是因为我吗?我没有做错什么事情。第3个就是减少负面影响。
第3个就是减少负面影响。你要想到负面的影响是什么,然后去怀疑他这个事情是真的吗?这个只是你的想法还是真的是事实,比如说这个同事黑着脸出来,我觉得他对我有意见,这个是一个想法还是事实,那黑着脸出来是事实,对你有意见只是你的想法而已。
结合刚才讲的,在文章的最后,我要讲一个ABC的理论。
A是Activating event,事件:事情发生,比如说我看到了丹丹,黑着脸出来。这个是一个事件。
B是Belief信念。我有什么信念?我的信念是,别人对我黑脸,一定是我做错了,或者我做了伤害他的事。或者我不确定是不是我影响到了他。(这个要结合触发因素去一起分析,质疑,调整,减少负面影响。)
C是Consequence结果。负面的结果是:哎呀,他不理我,我也不理他,他给我黑脸,我就说他的坏话,他跟我有工作对接的时候,我也离的远远的。
其实这就是我们自动的ABC的一个结果,那我们是可以改变的,怎么改变呢?就是当我们的信念出来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下这个是真的吗?比如丹丹黑着脸对我,就真的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或是我惹到他了吗?有没有可能?是他刚被他的领导训了一顿呢,或者是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带着好奇去问问他?
那最后问的结果是,有可能是他领导刚训了他,或者是他觉得自己很难过。那我们安抚了这个同事呢,就会获得一份友谊。你看这是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呢?
所以说我们。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我们开始讲的LIFE中的一个点:不要过度的归己化。
生活处处是学问,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仔细的检查自己的想法。把什么事情尽量的往积极正面的结果去看。相信看了这篇文章,你也可以学到一点点的内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