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为写文案绞尽脑汁才思枯竭,使用写文案词汇但效果不好,比如说各种创业要注重用户体验粉丝经济思维,要顺应变化和趋势等等,不管你说多少遍,都不如雷军说的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因为雷军的这句话,画面感特别强。你有没有发现有的动词,所以好的文案必须要有画面感。

为什么要有画面感呢?

因为我们天生不喜欢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能让我们不费脑子。心理学有个说法,叫“鲜活性效应”,意思是说,我们不太关心某件事的真实意义,但要是它有视觉感,就更容易唤起我们的感情。比如当年伊拉克战争的时候,美国媒体不断报道说“数千美国士兵死亡”,但是美国公众对这些数字没啥感觉。后来有位记者报道了一个家庭里,妻子失去丈夫的故事,整个国家的反战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这不是说,一个丈夫的生命比几千人的生命更重要,只是因为这样的故事更加鲜活,更有画面感,更容易打动人。

正因为这样,很多文案都要努力给用户制造出画面感。比如奥美公关给一个出版社推广阅读的文案是这么写的:“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比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时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读者一看就能意识到不读书的坏处,可能看完文案就去买书了。
其实,不光是广告文案,生活中凡是需要讲故事的地方,只要能制造出画面感,效果就会不错。比如征婚启事,一位男士是这样写的:我在为孩子寻找母亲,为孙儿寻找奶奶,所以希望你少而美丽,中而强干,老而慈祥;我出差的时候,你能为我收拾行李,这样当我在异地他乡,打开箱子就能想起你;咱们爸妈年纪都大了,应该常去看他们,如果我忙糊涂了,你会记得提醒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进入婚姻,并经营好它。
听完以后,你是不是就像看到了,这位男士未来的生活画面?如果你是一位女士,会不会就被这个文案打动了,发出一封应征信呢?实际上,这位男士的意思是,我希望我的妻子长得漂亮还能干、对我父母好、我出差的时候能给我收拾行李,能尽快结婚。要是这么写,你还会被打动吗?
好了,现在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画面感的重要性,那你可能会问,到底该怎么写出这种画面感强的文案呢?其实啊,写文案跟写故事一样,有三种方法可以尝试。哪三种方法呢?

第一个方法是多用动词和名词,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因为形容词和副词要是用得多,看起来很华丽,但它们很抽象,每个人的脑子里反应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很可能达不到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朴实的名词。比如你想说你的产品是简洁风格,再多的形容词都不如一句“和苹果产品的理念一样”。再比如烈酒红星二锅头,文案用词要有硬汉风格。像“灌进喉咙”、“放倒兄弟”这些词,不仅符合烈酒产品的本质,也表现出了兄弟之间的热烈感情。
第二个方法是多用比喻。为什么好多人爱看视频和图片,不爱看书呢?因为视频和图片能直接展示画面,可是看书的时候,我们得靠想象力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所以,要给抽象的东西打个形象的比方,用户看起来越省劲儿,效果就越好。比如一个网吧的文案是“网速实在太快,请系好安全带”,就很形象。
第三个方法是强调细节。举个例子,如果慈善组织要给一个人募捐,只要在文案里写上求助者的年龄、性别甚至是头发的颜色这种细节,就能打动更多的人来捐款。因为这些看起来不重要的细节,塑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困难需要帮助,很容易打动捐款的人。如果这个求助者是抽象的、匿名的,大家会觉得他不过是群体里的一份子,捐款的意愿就会比较低。

你看,文字表达的缺陷就是抽象、不好理解,如果有画面感呢,用户理解起来更方便,更容易被打动,也更容易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低级的文案只是一张说明书,高级的文案,讲的是有画面感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