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林则徐虎门销烟,销烟工人耍了一个“心眼”,结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林则徐虎门销烟,销烟工人耍了一个“心眼”,结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作者: 史趣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16:07 被阅读19次

历史从来都不是一面,也不是完全对立的两面,而是呈现出复杂诡谲的多面。有时候,我们所获知的历史真相,只是我们愿意看到的那样。

很多人都知道虎门销烟的故事。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贸易入侵,向中国输入鸦片,美国、俄国等国家纷纷效仿,鸦片之毒流于中国。一时间,国人身体被腐蚀,朝廷大量白银外流。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止吸烟。林则徐克服了重重阻力,先是禁烟,后又缴烟,最后在虎门公开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尝试用了很多方法。比较传统的是“烟土拌桐油焚毁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桐油浇在烟土上焚烧,但燃烧之后,膏余会渗入地下,吸毒者掘地取土,最后仍能得到部分,从结果来看销毁地并不彻底;紧接着,林则徐又尝试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于海滩高处,挑挖两池,轮流浸化”。怎么浸化呢?就是海边挖两池,池底铺石,放入盐水,然后将烟土浸泡,半日后,再投入石灰,水很快沸腾,烟土就此溶解。

这种方法很是奏效,几乎残渣不留。但在销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石灰溶解烟土,烟土量大,需要人工不时搅拌。这给一些求财心切的工人以可乘之机。

工人搅拌鸦片用竹竿,他们利用一些方法将竹竿中的竹节打通,在搅拌中使劲用竹竿戳入池中,这样一些未能销毁的鸦片便装进了竹筒。装满一竿,工人们再换一个,如此反复,尽管销烟现场监督很严,但还是有人通过竹竿将鸦片带出了现场。销烟结束后,鸦片价格飞涨,工人们将运出的鸦片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大发其财,甚至成了富翁。

工人们只是耍了一个心眼,便收获颇丰。这个细节常常被人忽视,但也客观存在,清人吴趼人在《禁鸦片遗事三则 》中如上写道:

诸役相约,预去杠中竹节,挑拨时力故诪之,则土尽入竹杠中,一杠满,复易一杠。事后鸦片价骤昂,凡私售者,皆十倍取值,群役尽成富。

销烟为期二十多天,销毁鸦片19187箱、2119袋,销烟工人通过竹竿运的数量定然不会太少,而这部分流出的鸦片,依然流行市场,荼毒国人。

有人说,这只是特定条件下的发生偶然现象,部分工人在利益面前并未完全觉醒;但也有人毫不避讳这种现象存在的必然性,因为类似事情至今依然存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文章

  • 林则徐虎门销烟,销烟工人耍了一个“心眼”,结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历史从来都不是一面,也不是完全对立的两面,而是呈现出复杂诡谲的多面。有时候,我们所获知的历史真相,只是我们愿意看到...

  • 林则徐

    一提到林则徐,可能大家很快都能想到“虎门销烟”,那么“虎门销烟”对于林则徐来说是功是过?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林则徐的...

  • 2019-05-13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

  • 随遇而安的旅途:2021年8月•虎门•林则徐纪念馆(虎门销烟)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馆里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销烟...

  • 2018-11-05追问——引爆思维的法宝

    追问——引爆思维的法宝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这篇课文通过一件事件彰显林则徐的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在教学...

  •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 虎门销烟

    文/云端一梦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这是有血与泪的浇铸 铸造出一个个有思想的灵魂 与肉体共存 开花时间长 结果时间长...

  • 虎门销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林则徐的对联,本来从养花看到养榕树,想到有容乃大,引出这对联,引出...

  • 虎门销烟

    广东东莞市下面有个虎门镇,估计学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这里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方。 如今的虎门镇,交通便利,高...

  • 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富贵不忘糟糠之妻,为后人称颂

    提起林则徐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虎门销烟,天下皆知。林则徐更是因为此事成了民族英雄。林则徐是福建人,官至一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则徐虎门销烟,销烟工人耍了一个“心眼”,结果很多人成了富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zt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