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真相?在DeepSeek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在塑造公众舆论和影响公众态度时,客观事实和理性分析的影响力下降,而诉诸情感、个人信念、立场认同以及主观印象的影响力则显著上升。
简单来说,就是“情感比事实更重要”、“立场比真相更有力”。
以下是理解“后真相”的几个关键点:
1. 核心特征:情感与信念优先
在“后真相”环境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相信那些符合自己已有情感倾向、价值观或群体认同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与可验证的事实相悖。
个人感受、群体归属感、恐惧、愤怒、希望等情感因素,在形成观点时比客观证据更具决定性作用。
2. 事实的地位相对化:
客观事实本身并未消失,但其在公共讨论中的权威性被削弱了。
事实可能会被忽视、选择性接受、扭曲解读,甚至被主动否定(尤其是在它挑战了固有信念或群体立场时)。
对同一事件,持有不同立场的人可能接受或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事实”版本(即“另类事实”)。
你以为你在独立思考吗?
你以为的真相就真的是真相吗
真相是个多面体别
有用心者只描绘其中一面。
尤瓦尔 赫拉利说,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
它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不同的人看到的绝对不会是同一个真相。
如果你想让人们倾听你的真相,你应该注意形式。你应该用简单的消息、令人吃惊的见解、吸引眼球的数字、令人信服的故事和五彩缤纷的画面给人留下印象。
“男性每赚一美元,女性只能赚74美分”比关于工作场所歧视的一切演讲更有说服力,极简的消息可以成为令人难忘的表情包(尤其是押韵的消息),试着以一种让人一目了然的形式呈现你的消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