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情
封城故事:疫情里的小确幸

封城故事:疫情里的小确幸

作者: 欢木_Acacia | 来源:发表于2020-03-23 00:25 被阅读0次

直觉在提醒我

我是欢木,一个简单的全职妈妈,在家全职带孩子5年了,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在全职之前,我是一名编辑,喜欢风花雪月,对时事政治并不太感冒。

但是因为专业的影响,我还是自带新闻敏感性。在12月底,我在微博上看到这个病毒新闻后,第一时间买了100个口罩回家,当时送快递的人都笑话我,这么大一盒子口罩,你怎么用的完。

一月初,我大女儿一年级期末考试,考完第二天,也就是9号,我带着两个女儿去了长沙,12号才回到武汉。此后一个星期,疫情的消息平淡如水,看着“没有人传人”、“可防可控”这样的新闻,心也放宽了。

直到1月16日,我妈妈跟我说,医院内部人士说很危险,医护已经倒了几个。我就感觉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开始戴着口罩出行。

1月18日,我和向芳第一次组织的优势沙龙在wework举行,当时我还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何计划一个有趣的新年?有人说在家和老人孩子一起其乐融融,有人说计划旅行,而我自己也已买好初二去珠海的机票。

那天,沙龙快结束时,陈蓉特意走过来跟我说:你有两个孩子,千万别到处跑,现在情况很不好,一定要注意安全。

其实我跟她并不熟,但她跟我说这话时,我一方面觉得特别暖心。另一方面,直觉告诉我,这病毒不是开玩笑的,一定要谨慎。

那天我记得我是坐地铁到光谷的,那也是我第一次戴口罩出门,有些不习惯,地铁上只有一两个人戴口罩。在车上,我听到有人咳嗽,下意识的就转过身不去看他。

焦虑与幸运

1月20日,我家阿姨回家了,只剩下我父母和我两个女儿,老公回江西老家了,说23号开车回武汉接我们去江西。阿姨走了,没人做饭,我提议不如去外公家吃饭吧。于是,20日,我们全家到齐,在外公家吃了一顿家常饭,外公笑着说,这年饭提前了啊!此话一语成真,此后原订的年饭,因疫情取消了。

当然,我也没去江西,武汉封城,我和老公大概有两个多月没见过面了。

说起来挺幸运的。比如,外公家的年饭提前聚了。但有些幸运,你在当下是感受不到的,只有过上一段时间,你才知道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1月18日晚上,我奶奶家吃年饭。第二天,我爸爸和四叔就开车送我奶奶去了红安。我奶奶86岁了,不能自己行动,都是靠保姆照顾,过年保姆要回家,奶奶就没人照顾。虽说生了5个儿子,但跟谁过年仍旧是个难题,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个保姆提议,奶奶可以跟她一起回去过年。2019年的新年就是这么过的,奶奶在乡下挺开心,于是今年照旧又跟着保姆回去了。

我爸心想着,红安和武汉离的近,奶奶万一身体不舒服,也能马上接回武汉。

谁知道19日之后,武汉疫情急转直下,医院爆满,我们全家自20日后就没有敢出门。本来就笼罩在恐慌情绪下,突然,22日,我爸接到阿姨电话,电话里,阿姨说奶奶不怎么吃喝。我们心里一紧,按照奶奶的年龄和状态,一旦不吃喝,会很危险。

第二天接到保姆电话说,奶奶又可以吃点东西,抱着侥幸的心理,我们觉得也许没事。到了除夕那天晚上,因为歌舞表演非常喜庆,孩子们跟着电视载歌载舞,家里难的出现了非常愉悦的氛围,就在这时,我爸的电话响了。

当时那个铃声特别刺耳,全家都安静了,我和我妈互相看了一眼,盯着我爸掏出电话,我爸给了我们一个点头,我们仨顿时就紧张起来。果然,保姆说奶奶又不吃了,状态很差。

这个除夕因为这通电话变得格外沉重,我爸去阳台吸烟打电话,我开始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办。当时已经封城了,我们不知道能不能把奶奶接回来。以奶奶那个情况,私家车折腾可能也是很大问题。我们暂定第二天问问救护车能不能把奶奶接回武汉。

大年初一,早上六点多,我爸就开始给交通部门打电话,交通部门说找社区,社区说现在没有批文,车子不能出武汉。折腾一圈,就是没办法。我也不断在网上打听红安的疫情,因为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奶奶送去红安的医院住院治疗。

要担心的事情很多,去红安医院会不会感染新冠,奶奶身体到底什么情况,保姆去医院照顾奶奶,她能不能同意?万一奶奶挺不过去,我们又该怎么办?很多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都在拷打着我们。

幸运的是,奶奶最终住进了红安医院,而保姆也愿意帮忙在医院照顾奶奶。更幸运的是,奶奶住院的那栋楼,不是发热定点的地方,没有新冠病人。我们一方面安抚奶奶,一方面安抚保姆,要她一定要做好防护,保证自己安全。至此,一切都还顺利,奶奶在医院恢复的不错,好心的保姆也一直在照料奶奶,很感谢她的家人,在这段时间为奶奶的付出,以及理解。

其实,这段经历,回头看,我是觉得无比幸运。如果奶奶在武汉发病,她根本就住不进武汉的医院,后面的治疗和照料都会是很大的问题。本来刚接到保姆电话那会,我们都自责为什么要把奶奶送去红安,而现在看来,送去那边反而得到了一个好的治疗。

疫情中的伦理考验

奶奶的这次住院风波让我看到,疫情背后,很多家庭都在经受着伦理的考验。

我的一个闺蜜,她婆婆1月中旬就开始发烧,一直在医院求诊,她公公后来也开始发烧。婆婆好不容易在一个医院的门诊观察室住了下来,但也没办法确诊,那时正是武汉最混乱的时期。她公公发烧后也不能照顾婆婆,因为自己是医生,于是居家隔离,自己吃药打针。

后来有个机会,她找到关系,说同济有床位,必须连夜把婆婆送去,晚了就没了。当天晚上她打遍了所有能打的电话,都找不到车送婆婆去同济。我问她,你老公为什么不开车送?

她说,她婆婆说坚决要求不能告诉她儿子,她不想她儿子有被感染的风险,如果她儿子开车,她宁可不去。

这是独生子女父母第一反应的想法,儿子还有家庭,有孩子,即使自己出现了危险,也不想牵连儿子。这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一个孝道问题,很难说清楚应该如何去抉择。

一个灵感,记录下众生群像

这段时间我挺忙的,忙着童府平凡人口述项目。这个项目源于我一天早上的小灵感。在童府共创人群里,我发了个信息,意思是封城一个月了,大家都来聊聊自己的故事与感受,结果在王文丽的统帅下,在童府姐妹的努力下,在各种专业力量的加持下,这个小灵感就变成了现在这个大项目,变得越来越有时代的价值和特殊的意义。

看着这个项目的演变,我看到了一种势能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发展,这个势能就是共创的力量,每个人,每个环节,从开始到发布,都环环相扣,高效合作,期待我们完成100人分享小目标。

关于恐惧的觉察

再谈谈这段时间我自己的一点感受。

第一个是关于恐惧的觉察。我真正意识到疫情严重是19号那天晚上。孩子睡着后我刷微博到凌晨,当时情况扑朔迷离,那天也是钟南山第一次对外公布新冠人传人。当晚,我看了白岩松与钟南山的对话。一整晚我都感觉很不好。其实没看视频前,微博的热门话题都是截取的一些标题做热搜,指向性很明显,报道积极的言辞。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钟南山说话的神情,语气,每句话严谨而考究的表述,你几乎意识不到事情已经严重到超出自己想象的程度。

此后,我陷入白天刷微博看新闻,晚上刷微博找小道消息的模式。带孩子也不怎么用心,我总想再手机上找到真相。可是,那个时候哪里有什么真相,那时只有瞬息万变的坏消息。封城前一天,闺蜜半夜跟我说:要是再不走,可能就走不了了。

我没想过要逃离武汉,我觉得在家最安全。可是当我发现那晚有那么多人逃走的时候,我的恐惧极度放大,灾难片的情节开始进入大脑。我开始思考,如果病毒加速传播,留在武汉的人会面临什么?

此后两天,我仍旧刷手机,看到那些医院的视频,身边陆续出现无处求医的真实事件,我开始把恐慌的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我会不会有症状?潜伏期那么长。

于是开始自己吓自己,没事偷偷量体温,一到晚上就觉得自己嗓子不舒服,打个喷嚏也担心半天,总是疑心自己中标。

其实我一直在觉察自己这种焦虑状态,头脑里有个声音说,“不要看手机了”,但每晚孩子睡了,还是刷微博,制造恐慌。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3.4天,我一直用冥想清理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的行为。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一个音频里说:去看到恐惧背后,你到底在怕什么?

沿着这条线索,我开始自我排查,我看到我怕两件事情,第一就是病毒改变世界,世界变得很糟,所有的社会秩序被打乱,我们的生活极度缺乏安全感。第二就是害怕死亡,担心孩子、父母甚过我自己。这个两个意识的背后,我发现是无力感在作祟。

看清这点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既然病毒这么厉害,不如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让每一天都有自己的价值。既然我那么爱我的孩子、父母,不如每天都把最好的自己送给她们,享受和她们在一起的时光。既然我真正害怕的是自己的无力感,不如趁着这个时机,好好去积蓄力量。

当我找到这三个方向的时候,恐惧也就从我的世界里慢慢淡去了。我也不再无止尽的刷微博了。

武汉政府真的不容易

还有一个觉察想分享给大家的,是关于真相。

刚才我说过,我是通过视频去了解钟南山语言背后的信息,获取疫情真相的。同样,在武汉战疫这段时期,我是通过事情发展的全貌去了解真相的。

事情是这样的,当武汉准备封闭小区时,很多外地人都炸了,大学同学群的人问我们,武汉居然还没封小区?我们都封好久了,你们怎么永远慢一拍啊?

这种声音真的很多,说武汉市民心大,说武汉领导不给力,说武汉行动太慢。其实,我自己的感觉是,你不身在武汉,你不知道武汉走的每一步有多难。

可以说武汉的每一个政策,每一道命令都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武汉的病患那么多,一开始封小区,那些求医的病患关在小区,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很有可能身体没出现问题,心态就先崩溃了。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怎么会出台前14天“居家隔离”这种隐患政策。但医院人手物资已经超负荷,没办法承受全部疑似涌进医院的局面,只能分批按步骤缓慢前行。

这场战役的前期,每一步都很艰难,都面临抉择,都会被人骂,但是先走哪一步,如何一步步布局,至少现在看来,并没有错。

作为武汉人,我身在其中,自知不易,每一个真相背后都需要理解。包括现在国外针对新冠的政策,我觉得需要去理解不同国情、不同价值观,不同国家的现实情况,看似大家选择不同,但有可能都是他们当下最好的选择。

现在新冠已经不仅仅是武汉人的事情了,它以自身的强大蔓延到了全世界。而在这背后,也包含正向的契机,一份强大的集体意识已经集结起来,全世界的人类都要去重新审视我们与病毒的关系,而当我们团结起来,群策群力,唤醒内心深处大爱的力量,把注意力回归内心的宁静时,我相信,暴风雨过后,总会有美丽的彩虹。

相关文章

  • 封城故事:疫情里的小确幸

    直觉在提醒我 我是欢木,一个简单的全职妈妈,在家全职带孩子5年了,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在全职之前,我是一名编辑,喜欢...

  • 疫情结束后,你想

    疫情让我们知道平凡,平常就是小确幸! 疫情结束后,你的小确幸是什么?最想做什么呢?

  • 小确幸藏在马拉松里

    小确幸藏在马拉松里 水中花 “小确幸”一词...

  • 硬笔楷书打卡 | Day4

    每日打卡好像有些太过无趣,新增每日『小确幸』,加每日一封『小情书』,给自己,也送给亲爱的你们! 『小确幸』 ① 3...

  • 投稿〔易过稿〕|30-60元/篇(温暖小故事)公众号「大兔子的小

    公众号:大兔子的小确幸|征稿 1.平台介绍 “大兔子的小确幸”,小小的故事铺,主要分享温暖感人的童话小故事。 2....

  • 几张有趣的创意小插图,等待治愈你的烦恼

    人生需要小确幸。 确定的小幸福,简称小确幸。

  • 疫情期间小确幸

    公司人员排班买早餐,当值同事放鸽子,烦人! 能咋滴,自己开车去吧,总不能饿肚子,顺路还可以做个常规...

  • 抱抱那小孩

    感恩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遇见不同的生命故事。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真真是小确幸呢。 带着深深的祝福,祝福别人的幸...

  • 疫情下的小确幸

    在家里待了半个月之后,想必很多人都要被憋疯了,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疫情带...

  • 疫情期间的小确幸

    最近韩国的疫情暂时得到了有效控制,春天也有了她该有的样子。中午时分,客厅的地板上洒满了金黄的阳光,闪得人快要睁不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封城故事:疫情里的小确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ab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