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位君王走到一个小树林里,看到一位老人正在林中布设捕鸟的网。老人在四面支好网,拜了几拜,祷告四面八方的鸟都能入网。这位君王看到这个场景,忙走上前劝阻,并把老人布下的网收起三面来,只留下一个方向的,不要赶尽杀绝。
这就是成语“网开三面”的由来,而这位君王便是带领商部族建朝的成汤。与成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执掌夏朝的最后一任暴君——极度聪明又嫉妒暴虐的君王夏桀。
不光是奴隶,就连奴隶主都在夏桀的荒淫无道的统治中感到惶恐,因而对这个日益壮大的商部族的首领十分向往。毕竟,在这样的高压统治下,每个人的神经都十分紧张。连对飞鸟都能如此仁慈的首领,对待百姓一定更加体贴。因此在《史记·夏本纪》中出现了这样的记载:“汤修德,诸侯皆归商。”
那个首领不想当君王?在夏桀的统治下,夏朝的百姓们仿佛进入了黑夜,看不到黎明。商汤见状决定消灭夏朝,自己称王。他表面上对夏桀服从,暗地里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为了将来方便向夏桀发起进攻,成汤率领自己的部族迁徙到亳(今河南商丘),从亳到夏朝的都城,中间是一片平原旷地,几乎没有什么山河阻挡,非常适合军队进攻。
与此同时,成汤对待百姓也奉行与民谋利、宽以待民的原则,获得了民众的坚决拥护和支持。成汤在让自己的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上,开始积极与各部落首长联络,团结外部力量,共同抗夏。
暴虐的统治者可能不关心自己百姓的死活,但是对于自己江山的稳固还是十分在意的。成汤的影响力带来的一些蝴蝶效应引起了夏桀的注意,夏桀招成汤进入都城后便将他扣留了起来。若此时夏桀一不做二不休将成汤杀死,说不定他的下场也不至于这么惨。可惜,他败就败在了自己贪财好色的性子上。伊尹知道夏桀扣留了成汤后,便向夏桀送了大量的珠宝和美女以示成汤带领的商部族对于夏桀的统治非常忠诚。夏桀见状,收下了伊尹带来的礼物,将成汤放回了自己的部族。
夏朝曾经有非常多的同盟者,夏桀在位时,由于他本人的暴虐统治让他的同盟者里的一些部落非常失望。随着夏桀的不断压榨勒索,最后纷纷灰心丧气开始逐渐叛离夏朝,心开始向成汤靠拢。
《说苑·权谋篇》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救成汤一条命的智将伊尹给成汤献计,让他不给夏朝进贡,以此来观察夏朝的反应。夏桀见成汤不来进贡,便召集他的同盟者九夷的军队伐商。成汤赶紧谢罪情服,复入贡职。次年,又不进贡。夏桀再召九夷之师伐商,九夷之师却不响应桀的号令了。
伊尹和成汤见状便知:此时的夏桀孤立无援,成汤灭夏的时机终于成熟了。已经为此准备半天的成汤立刻行动,他召集将士,借上天惩罚夏桀的暴虐为由动员将士,有功者赏、不从者罚,而这件事也被记录在《尚书·汤誓》中流传至今。
面对成汤的突然袭击,只顾享乐的夏桀根本来不及应对,只得调集兵力仓促应战。成汤的将士们早就受够夏桀的压迫,恨不得夏朝早早灭亡,也正是因此他们作战十分勇猛。刚一开战夏军就被打得溃败而逃,最终在鸣条之战中被彻底击溃,夏朝至此灭亡。
成汤建国,回到亳都后,即位为王,三千诸侯前来朝贺。自建立商朝以后,第一任国君成汤也因此被称为商汤。
从此,商王朝取代了夏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