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赏析古今中外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二

《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二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3-10-01 06:21 被阅读0次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①,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②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③,亲戚兄弟远近④,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①极微极精:十分轻微隐蔽。

②病成:病情严重,病症已成。

③数:指技术要领。

④远近:指亲疏。

皇帝问,疾病初起时,病情是极其轻浅隐蔽的,并且只是潜留在皮肤内,现在医生一看都说是疾病已经形成,而且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很不好,这种针石不能治愈,吃汤药也不能达到病灶了,现在的医生都懂得治疗的方法,精通针刺和用药的技术,以病人像亲人兄弟一样亲近,每天都能听到病人声音的变化,每天都能看到病人五色的改变,可是却治不好病,这是不是没有提前治疗的缘故呢?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岐伯答:这是因为疾病的性质和病人自身是“本”,医生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标”,病人与医生不能很好的配合,病邪就不能驱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⑤,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⑥,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⑦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⑤津液充郭:津液充满于皮肤。郭,皮肤。

⑥“其魄”三句:精得阳刚化气行水,今阳气衰竭,体内阴精过剩,水液停留,所以说,“其魄独居”,所以说“孤精于内,气耗与外”,这是病理上的连锁关系。魄:指阴精。

⑦四极:即四肢。

黄帝问:有的病不是从外表皮肤发生的,而是发于五脏的阳气衰竭,水气充满皮肤,阴气旺盛至极,阴气单独留着体内,则阳气在外部耗损严重,身体浮肿,不能穿上原来的衣服,四肢肿急而影响到内脏,这是阴气格拒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应当怎样治疗呢?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⑧,去宛陈莝(cuo)⑨,微动四极,温衣,缪刺⑩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11),精以时服。五阳己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帝曰:善。

⑧权衡:秤砣和秤杆,代指衡量轻重。

⑨去宛陈莝:去除郁积的废物。

⑩缪(miu)刺:即病左而刺右,病在右而刺左的针刺方法。

(11)洁净府:通利小便。净府,膀胱。

岐伯说:要平复水气。要根据病情衡量轻重,驱除体内的淤血和积水,并让病人的四肢做些轻微运动,使阳气逐渐宣行,穿衣服要注意保暖,以帮助恢复体内的阳气,驱散凝聚的阴气,然后用缪刺的方法,针刺水肿的地方,放出积水以恢复原来的形态。再用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打开汗孔,泻出膀胱里的水液,是阴精归于平复。通过五脏阳气的输布,疏通五脏的水液郁积,这样精气自然就会生成,形体也会强盛起来,骨骼与肌肉就能相辅相成,正气自然就恢复正常了。

皇帝说:讲得好。

今天这一段,我的认为:要适当的运动,流点小汗,及时排便,天冷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五谷养生法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ck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