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子兵法的本质是不输

孙子兵法的本质是不输

作者: 姑苏晓播室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09:52 被阅读0次

孙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赢,首先教你如何不输!

孙子兵法的本质是不输

《孙子兵法》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神秘,不是什么秘笈,而是简单平凡的道理,平正通达的大道。

总结一下孙子兵法,思想精要是这么九条:

1

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

孙子兵法第一篇讲“计”,不是奇谋巧计,是计算的计,是现代的SWOT分析(优劣势分析法):

优势、劣势、威胁、机会。

庙算,就是在决定是否开战之前,在家里衡量计算双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进步实力对比,“五事七计”,从五个方面,七个科目,进行打分。分多的胜,分少的败。

打完分,就能知胜,叫“多算胜,少算不胜”。

知胜,算下来能赢,而后可以兴师动众,打。算下来自己分数没别人高,就不要战。所以孙子是不相信以弱胜强,那是小概率事件。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不会拿国家民族的命运,去赌小概率事件。

2

打得赢,也要算代价

行动必有代价,战争代价极大。不要光想着战胜,要算账,值不值得。李克说魏文侯“数胜必亡”,胜仗打多了,国家反而要灭亡。

因为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傲之主,率领疲惫之民,这国家就要亡了。

汉武大帝,就演绎了主骄民疲的一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何其霸气!汉武帝一生开疆拓土,武功赫赫,结果呢?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全部破产,国家差点都给他搞亡国了,晚年迫于巨大政治压力,下轮台罪己诏,批评自己“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3

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孙子兵法主要是自强之法,首先是修炼自己,而不是惦记打败别人。

孙子说:“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胜可知,而不可为”。又说“善战者先胜而后战”,要胜中求战,不要战中求胜。

先修炼自己的筋骨,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让自己没漏洞,然后等敌人出漏洞。

如果敌人不比我们弱小,或者和我们强弱差不多,而且他没失误,没漏洞,就不能打。

“可胜在敌”,就在于他什么时候失误。

敌人不失误,我们就没法赢。

所以胜负可以预知,可以判断,但不能强求。胜机一现,抓住机会就打。

不能反过来,冲上去就打,在打的过程中找胜机,那就危险了。

4

要能等待,能忍耐

现在人们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孙子兵法》讲得最多就是这个。

战争这东西,收益和代价极不对等。打赢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输了,则可能国破家亡,命都没了。所以关键是要能等,不能因为焦虑,就频频动作。

哥舒翰守潼关,知道不能打,他能等,但唐明皇焦虑,不能等,逼他出关作战,就全军覆没了。

秦国王翦伐楚,他就能等,又能安抚秦始皇,让秦始皇也不着急,他就把六十万大军开到楚国境内,扎营练兵,天天开运动会,等得楚国人焦虑了,动作了,露出破绽了,他一举就把楚国灭了。

等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最好的战略。但人们往往认为等待是不作为,是不可接受的。

要有这个认识:一辈子“不作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作为”的结果可能是死。

比如日本德川家康,他是最能等待,最能忍耐,也最能妥协。

织田信长在,他是小兄弟;丰臣秀吉在,他是大诸侯。

他有没有志在必得,一定要得天下呢?没有。他可以等,等不来,他可以妥协,丰臣家族强,他可以一直做诸侯。

结果大哥们都没他命长,都先死了,没人能拦住他了,他还在丰臣秀吉死后,又等了十七年,才稳稳当当夺了天下。

他的家族,就统治了日本两百多年。

5

一战而定。胜而不定,则胜利无意义

胜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

如果打了胜仗,但不能平定。都百战百胜了,还要接着打,那打那一百场胜仗干什么?打胜仗也要死人。

就算死的是敌人的人,也不如他不要死,收服他,加入我们,才能胜敌而益强。

孙子有很强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财产,最好也保全敌人,都收服了归我所有。这才叫平定天下。

战国时赵国李牧守边,防御匈奴,他就紧闭关门,只是练兵,数年不出战,赵王不满,换一个将领去,上任一年多,烽火连天,天天打仗,打得边境地区汉人无法耕种,匈奴无法放牧,双方死伤惨重,冤冤相报,永无宁日。

赵王无奈,再派李牧去,他又挂上免战牌,隔绝接触,边境数年无事,匈奴也抢不到东西,渐渐懈怠了。李牧突然大举进兵,一战灭了匈奴十几万人,平定边关,得十几年安宁。

6

以正合,以奇胜,分战法是基本战术原则

“以正合,以奇胜”。这句孙子兵法最为人熟悉的话,前面书中详细用多个战例讲了,那“奇”字,念jī,不念qí,是奇数偶数的奇,又称余奇,就是多出来的部分,就是预备队,就是手里捏着还没打出去的牌,留到关键的时候,打出去,制胜。

这叫分战法,是最基本的战术原则,凡作战,一定要分兵,有一百万人,要分兵。

项羽到了最后乌江边,只剩二十八骑,也要分兵,首尾相顾,不能挤成一团打。

韩信背水一战,不是真的把所有部队都布阵在水边背水一战,那就真给敌人撵河里喂鱼了。他先分了奇兵出去埋伏着,关键时候杀出来,这才获胜。

人们老相信奇袭得胜,以少胜多,还是侥幸心理,老想使巧劲。孙子告诉你,兵法没有侥幸,弄巧必成拙,必须要按军事规律,按兵法套路来。

7

诡道不重要

“兵者,诡道也。”

《孙子兵法》里这句话,误了好多人,以为《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就是诡诈取胜。

诡诈归诡诈,但人家不上套,你再诡诈也没用。

诡诈在兵法里,不是主要部分。现在好多出版社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合成一本书,似乎兵法就是奇谋巧计,这是误区。

8

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人们念着这句话,就老想去知彼,以为知己不是问题。我自己,我还不知道吗?

其实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己。因为不可胜在己,自己强大了,自己不失误,别人就无奈你何。千方百计去知彼,可能还正着了别人的诡道。

《孙子兵法》,讲来讲去,都是练基本功,抓基本面,就是管好你自己,自己强了,再等待胜机出现,等最有把握的时候动手。先胜后战,一战而定。

自己不强,那就不要逞强。

9

孙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赢,首先教你认输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听“永不服输”,因为人们不爱听坏消息,不愿意听到对自己不利的真相。

“认输才会赢!”额,这句话人们还勉强可以接受,因为结果还是赢嘛。

假如结果也没有赢,还是输呢?你能不能接受失败呢?

在你真正去学习《孙子兵法》之前,你可能以为那是一部胜战秘笈。它当然也是,胜战秘笈,全在这里,不过如此。

但是,如果你在这兵法中,学会了接受失败,你才真正进入了智慧之门。

相关文章

  • 孙子兵法的本质是不输

    孙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赢,首先教你如何不输! 《孙子兵法》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神秘,不是什么秘笈,而是简单平凡的道理,平...

  • 营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七略营销观点

    营销成功是相对概念,而“用户净推荐值”才是营销成功的本质。 战略书籍《孙子兵法》,虽是兵法,本质上强调是不战。因为...

  • 0408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要想着赢,而是要想着怎么才能保持不输的状态。 从这个逻辑起点开始分析我自己的一...

  • 0408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要想着赢,而是要想着怎么才能保持不输的状态。 从这个逻辑起点开始分析我自己的一...

  • 孙子兵法与律师思维05——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一、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把握问题本质的思维” ...

  • #今日启发:战略的本质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战略的本质是做出选择。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用孙子兵法来践行就是“有虚有实”;用蓝海战略来代入就...

  • 《孙子兵法新解析》

    前言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是一部经典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主讲谋略与用兵,通过对战争本质的揭示,...

  • 《孙子兵法》中的九大创业精髓

    书摘 | 《孙子兵法》中的九大创业精髓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1、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 孙子兵...

  •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讲的是什么?现在有什么用?

    《孙子兵法》讲的是什么?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这...

  • 無畏風雨

    作者:宫泽 贤治 不输于风 亦不输于雨 不输于雪亦不输于夏日酷暑 有着结实的身体 没有欲望亦决不生嗔 无论何时只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的本质是不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eq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