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做了充分的考虑,下定决心: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好好生活。
这种决心下过好多次了,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却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境随心转。就比如说吧,自己制定的一些学习计划,刚开始的时候,坚持的挺好的,而往往时间长了,会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再加上年龄大了,记东西记不住了,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还有,单位和家里有事情的时候,更会严重干扰我的学习。往往到了这个时候,我都会给自己找个借口,然后,放弃一段时间,等过几天,又开始赌咒发誓的从新来过。这种恶性循环,不知道重复多少次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做强迫性重复。百度一下:通过把所遭受的创伤归因于“我自己有问题”,个体得以感受到“只要我自身的问题解决了,创伤就不会再出现”,以及“这个世界还是存在某种公正的”——它们是受害者主要的希望感的来源。
强迫性重复在人际关系中,容易造成受害场面的反复出现。比如说,有的人在不停的换工作,好像每一份工作都会让他遇到一些困难,一些事情,导致他无法坚持下去。他会不停的抱怨:老板太小气了,或者同事过于刁钻了等等,仿佛全天下的小人都让他碰到了,结果,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最后,可能大家真的都对他有看法,所以,最后他不得不又一次换工作……
那些受过创伤的个体,出于修复幼年创伤的心理动力,容易靠近施害者相似的人,又由于习惯性的自责选择不离开,在强迫性重复中,悲剧不断升级,形成新的创伤。它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指的是一个人固执地、不断地重复某些似乎毫无意义的活动,或反复重温某些痛苦的经历和体验。
著名的英国精神分析家琼斯把强迫性重复定义为:一种盲目的冲动,重复早期的经验与情境,无关乎能否得利,也不管引起的是快乐或痛苦。不管这种行为危害多大,或多么具有毁灭性,个体总是被迫一再重复它,而自己的意志根本无能为力,控制不了这种强迫性动作。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幼年生活中的心理创伤会驱使他(她)不自觉地、强迫性地在心理层面退回到遭受挫折的心理发育阶段,在现实中重复童年期痛苦的情结和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试图治愈童年创伤的本能努力,但是,这种努力与过去一样,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结果失败又会激发下一次的努力,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强迫性的重复。
我喜欢看书学习,它给我带来了宁静的生活,良好的习惯,优渥的环境。心理学有句话说的好:看见即疗愈。既然意识到了,无论什么原因形成的,都要试着去尝试打破这个僵局。否则的话,一切又回到原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远方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