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幸福是感悟出来的 ---《低头找幸福》读书分享

幸福是感悟出来的 ---《低头找幸福》读书分享

作者: 潇水无痕 | 来源:发表于2021-03-04 21:07 被阅读0次

      初识俞老师,是在千课万人网看他的视频《植树问题》一课,起初觉得他讲不怎么样,普通话不标准,板书很随意,一节课就是一根粉笔和师生之间的对话,加上他其貌不扬:秃顶,衣着随便,对他的印象也不怎么好。但是听完他这节课,细细一品味,觉得他跟其名家不太一样:他的课不走寻常路,有点务追险绝。但是讲很有深度和广度,当时觉得俞老师就像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里面的“东邪西毒”人物或者说是明清时“扬州八怪”里的怪才,但此人武功修养极高。此后就在网上不断搜索他的课,《分数的初步认识》《面积的初步认识》《比的认识》《笔算除法》等,还有他的专著《种子课》等,觉得他的知识面真广,看问题看的真透,慢慢的就爱上了这个秃顶的糟老头子。

        俞老师是全国小数届唯一一位没有参加过任何教学比赛,也没拿过任何奖项,他却获得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的老师,这得益于他广泛的阅读、教学后不断的思考、对数学教学独特的眼光和情怀。我们来重点列举一下他看过的书单:有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布鲁纳的《教育的过程》,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还有中国三篇经著作《学记》《乐记》和《种树郭橐驼传》等。这些书为这位名师浸润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俞老师在《低头找幸福》中说到:读书有三种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把好词好句摘下来,写作时好用;第二个层次是看作者的思维方式,看他用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来,观点是是什么可能忘了;第三个层次呢,就要看味道了。这就好像王国维眼中的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界。所以读书越多,教育教学的思想境界越高,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性越强。

      读完俞老师《低头找幸福》一书有五种特别强烈的感受:

      其一:读书,要善于思考。书可以博览,要但对于教育教学专著要精读更要注意思考,像刚才提到的《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掌握学习》《发生认识论》还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这些西方的大师的教育专著,俞老师都进行了认真的阅读,也很注意对这些专著的思考,都能变西学为已用。他觉得真正的教育理论不要很多,它可以贯穿始终的,一定和人性结合的。俞老师还特别重视中国的古典教育专著《学记》《乐记》和《种树郭橐驼传》的研究。他说从教学这个角度讲,所有的教学理论都离不开孔子《学记》里的两句话:那就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种树郭橐驼传》里面郭橐说:“我没有让树木繁茂长寿的本领,只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罢了。华应龙老师也说过,我们应该像农民按四时的更替去种田一样去教书。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要鼓励学生在某个年龄阶段教给他不该接受的东西,我们应该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去教学。

        其二、学生能帮助我们成长

        在本书的第一章《谢谢你,我的学生》真实的记录了俞老师跟学生发生的真实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老师,你进步了吗?一个学期下来,俞老师问学生有什么进步?谁知一个小朋友反问俞老师:“老师,那你说说一个学期下来,你有什么进步呀?”顿时,俞老师有种头脑发昏的感觉。可是俞老师很诚恳,对学生说:“让老师把这个问题带回家去吧,明天向大家汇报好不好?“读到到这里,你我会一样的感到:我们的孩子眼光如此的敏锐,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我现在虽然带的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但是小朋友们也知道谁的课上的好不好。所以我们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我们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

      故事二:“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从学生的这一句话里,俞老师感受到学生的潜台词,“你有什么了不起,你有本领,就让学生忘记吵。”反思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把本子一扔,一两句话就把学生顶回去,可是俞老师呢,就有这样一种素质,愿意接受学生的帮助,让学生在课堂上忘记吵是他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而让俞老师感悟“以前我只想着应该怎样上课,我现在想的是应该怎样把课上好。”正因为俞老师善于观察学生、和学生沟通,才让学生在其面前坦诚相对、不会害怕;有了学生坦然,才使得俞老师能从学生这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能经常叩问自己;正因为俞老师善于从学生身上学习,才使得师生相长,共同进步,为日后成长为名师创造了条件。这也让们联想到当代有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一句名言:“:“坚信在每位学生心灵的深处都有你的助手,同时也坚信你也能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助手!”

      其三:俞老师能够在多年的教学之中一直注重对教学实践的思考。

      俞老师在书里面讲过一个小女孩吃大饼的故事:“×××牌52型拖拉机一天耕地150公顷,问12天耕地多少公顷?小女孩怎么做都做不出来,俞老师用吃大饼给她打个比方说16号同学每天吃2个大饼,5天吃几个呢?16这个数字只是代号,是个无用信息,可是这个小女孩确天真的说“俞老师,我早上从来不吃大饼”,俞老师哭笑不得,转念一想再问“你早上喜欢吃什么?”小女孩说“我不太喜欢吃棕子,每天只吃半个棕子”,于是俞老师再问:“你每天吃半个棕子,5天吃几个呀?”俞老师心想,这是没有学过的小数乘法,小女孩肯定答不上来了,谁知小女孩这次顺利的解决了问题,说“每天吃半个,5天不就是2个半吗?”。这个故事非常有趣的,它有种淡淡的在不经意间自然的幽默,可是它也是令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小女孩只有利用自己生活中实际经验解决了问题给俞老师很大的震撼,后来他就开始思考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问题,寻找架设在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和知识经验的桥梁,让学生跳一跳就有摘到桃子。这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如儿童已经掌握了某些概念和法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于是,俞老师后来的教学中开始寻找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学生的学习作准备,并且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的思考和读过的理论相结合,发表一系列的真知灼见的文章,并且发表了的他的《种子课》这个专著。

      其四:关于补课的思考

      俞老师在书里面讲过又一个故事是:有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在哭,于是俞老师走过去问,为什么哭呀,过了一会儿,这个孩子抬起头,满眼是泪,几乎愤怒瞪着向俞老师说“你为什么让我去补课?那时俞老师非常的惊愕与迷惑对她说:”补课也什么不好,况且你还成绩差呢?”

      我另一本书里面也看过俞老师另一个故事:有一次,俞老师去街上办一点事,看到他教过的几个六年级毕业生大街上闲逛,于是俞老师赶忙跑过去问他们:“今天是周三,大白天你们怎么不去上学,在这里闲逛呢?”谁知这几位对他说“我们对读书没有兴趣了,退学了!”俞老师心中一颤,这几个学生在小学时就是后进生,俞老师也经常利用各种时间给他们补课,他们才勉强的考上了中学。但是到现在他们的学习兴趣全无了。

      于是俞老师后来改进了补课的方法,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用扑克牌的给学生玩24点游戏,刚好被路过的校长看到了,校长批评俞老师上班时间和学生玩牌,不务正业,从此对俞老师印象不好。但是玩24点游戏。培养小朋友的数感和四则运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小朋友学习数学的兴趣。俞老师还是坚持了下来。一学期下来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非常赞同俞老师补课方法,补课补的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我非常不同赞同有种补课方式,只要补不死,就往死里补,这是只顾眼前成绩,不顾学生的长远发展,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扼杀在小学阶段。

      其五,用平常心对待课改,不随波逐流。

      俞老师的课朴素的,安静的,悠闲的,有灵性的。这得益于他多年的修炼。我们好多老师也有自己多年的修炼。当教改的潮流来临时,好多老师抛弃了以前一些好的传统的做法,课堂上变得热热闹闹,有事没事就小组合作。课件做得异常漂亮,课前情境导入异常复杂。这些都没有突显数学的本质。俞老师强调以前好的传统做法应该保留,该是接受学习就应该是接受学习,该是探讨学习就探讨学习,该讨论时就讨论,该小组时就合作。课改没有必要面目全非。我们对课改不能寄予太多的希望,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理想的课程始终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应该在课堂短短的40分钟内上紧紧地突出数学本质的东西,把数学的“根”留住,用平常心对待教改,按教学规律办事。

      书的最后,俞老师说,我们不应该过度追求名和利,幸福不是用物质追求出来的,我们有了房有了车,不一定会幸福。幸福是感悟出来的。幸福不在追求的终点,幸福在起点和终点的每一个细节之上,只是幸福的感悟,离不开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因此,学生送的一张小小的卡片,我们感觉幸福;学生送我的一束花,我们感觉幸福;学生偶尔的学习进步我们更感觉幸福。

      最后我还要借用俞老师一句话:“一位好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好老师,是因为他/她决不会为明天学生考几分而教,他/她会因为学生的明天如何发展而教,也因此,人的发展就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以此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2021.3.2

相关文章

  • 幸福是感悟出来的 ---《低头找幸福》读书分享

    初识俞老师,是在千课万人网看他的视频《植树问题》一课,起初觉得他讲不怎么样,普通话不标准,板书很随意,一节...

  • 低头找幸福

    低头找幸福 我很少看数学老师的文笔,自从看了俞正强写的书《低头找幸福》,开始改变了对老师的认识。这认识不仅是文笔,...

  • 我想把最简单的幸福方法分享给你

    最近对幸福的感悟太深了,所以迫不及待想要把自己关于如何获得幸福的方法分享出来。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幸福密码的课程...

  • 2021-02-13

    因为我看到“教科小数园地”第八期共读读书《俞正强:低头找幸福》(王永红编著),我再次拿出来这本书阅读。因为我之前已...

  • 按下暂停键6

    中原焦点团队,焦点幸福教师 坚持分享第1887天2022.05.11周三 读书《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书感悟: 澄...

  • 王增福联合班会感悟

    感恩筹备组、感恩分享者、天哥《幸福的方法》剖析让我对幸福让我对幸福有更深的感悟。教育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机会,无论是“...

  • 今日学习20180103

    林语堂 - 幸福、生活、读书 习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什么是幸福呢? ...

  • 2022-04-09

    雷素敏坚持原创分享1419天,《读书人是幸福人》感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通过读书获得进步和提升...

  • 周分享

    周分享: 今天听小迪亲读书分享很感慨——专注、执着是幸福之本;每当听到鼓励罗丹的话,心里很幸福,这幸福来源于执着...

  • 全国班主任培训感悟

    今天继续要和大家分享全国班主任培训的感悟 一、幸福的人 幸福是什么,我个人觉得,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体验。如果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是感悟出来的 ---《低头找幸福》读书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sk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