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家到山西临汾,没有直达的列车,必须要中转一次。
那时候没有现在各种APP的便捷查询,我们只能到火车站买来全国的列车时刻表回来,研究起点到终点的各种路线组合。
最后决定是坐到河南郑州中转,第一段坐尽可能长的路程,因为在起始站提前买票,可以买到卧铺票,而且是比较好的位置。中途上车的,可能连坐票都不一定能买到,很多时候只能买到无座的票。
当然,也只有第一次去学校报道的时候才买了卧铺票,之后为了省钱(坐票学生半价)基本都是买的普通车厢的坐票,这样可以节省路费。
那时候火车的速度不快,坐到郑州要二十多个小时,我们得在火车上度过一个黑夜加一个白天。到达郑州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我们出站了之后先去售票大厅买换乘的票,当天晚上已经没有了开往临汾的车,最近的一班是第二天下午五六点的,车程九个多小时,然后第三天清晨四五点到达。
买好票,我们一走出火车站,就有很多人拿着小牌子招揽旅店住宿,基本都是以低价、距离近、环境好、便捷之类的来吸引顾客。
在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的,我们当然不敢随便听信这些人的,不敢随便跟他们走。一一摆脱缠着我们的人之后,我们决定到离火车站远一点的,大一些,看起来正规一点的宾馆去住,贵是贵一些,但起码安全。
爸爸说我,你看如果你自己去学校,你怎么搞?大晚上的被那么多人围着,不害怕吗?
是啊,幸好有爸爸在身边陪着,安心多了。
第二天还有大半天的等车时间,索性我们父女俩就去逛逛街,四处走走,去感受这北方城市与我们南方城市的不同之处。当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的街道有很多粗粗的管子纵横交错着,据说是输送暖气的。
第二程的火车是坐票,一坐就是九个多小时,迷迷糊糊中听到:“临汾站就要到了,要下车的旅客请做好下车准备。”我立马清醒了,开始收拾行李,做好准备。
当我们走出火车车厢,站在月台上,第一感觉就是冷,黎明时分,气温挺低的,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
临汾火车站很小,挺陈旧破败的,比我们那的火车站小多了。一出出站口,就闻到了寒冷空气中弥漫着的二氧化硫的气味,和小时候家里烧蜂窝煤飘出来的味道一样一样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怎么那么差?污染好严重啊!
我和爸爸不由自主地就咳了起来,喉咙干涩难受,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空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