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与孝子

作者: 高校心理咨询师郭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07:18 被阅读57次
棍棒与孝子

      与朋友谈论起“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谚语。很自然的想起自己曾经打过儿子。但好像打儿子的结果不是自己预想的那么好,儿子若无其事,自己心疼却说不出。而细细想一下,下狠心打他多半是因为他不认输,不及时道歉认错,也就是说,打孩子的主要原因来自父母的情绪,一定意义上并不是孩子的错误。

    但调查显示,教育孩子过程中动用武力的家长过半,不少人打后并不后悔,还把孩子的点滴进步作为战果炫耀。那么孩子教育中是否需要武力?我的答案是,否!

      对有责任感的孩子,打显然多余且伤感情。多数孩子意识到言行不当,或者被成人指出后会暗暗自责,希望得到纠正的指导,甚至后悔不迭。此时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舒缓孩子情绪,帮助孩子在失误中汲取教训,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所在及错误原因。其实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人会摔跟头,这并不可怕,与孩子行走类似,孩子做事做人,也是在教育和自己的跟头中不断坚实起来。既然孩子认识到错误,不用打就想改正,打孩子还有必要吗?

棍棒与孝子

    那么对心不在焉,责任感差的孩子,打是否有必要呢?孩子言行不当,多数是家长或老师以为不对,而且这种判断是站在成人的标准得出的结论,有时孩子并不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甚至心里以为自己做的很对,所以当成人批评指责时才不服气,才顶撞狡辩。这时成人应该做的工作,首先是帮孩子客观对待言行,润物无声耐心细致地让孩子自己觉察自己的过错,倾听孩子对事件的认识,了解孩子从他的视角如何看待事情原委。如此一来,你或许得到以下结果,一是孩子对事件并没有意识到对错,是在缺乏判断的前提下率性而为;二是孩子有自己的道理,而且他的道理能站住脚,让大人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偏颇;三是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言行不对,要么闭口不言,等候发落,要么强词夺理,企图蒙混过关。如果孩子没意识到错误,我们就有机会帮助孩子提高认识,借此引导孩子学习明辨是非。如果孩子有道理,我们就该赞许并为自己的错误判断道歉;如果孩子明知故犯,听他狡辩。 

棍棒与孝子

        让孩子自己在狡辩中为过失负责,在狡辩过后加以引导,不但起到教育作用,而且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这样就应该得出结论,教育孩子,其实不需要棍棒。棍棒带来的是距离,是孩子与成人的隔膜。棍棒会让孩子在意识到错误时千方百计说谎逃避,会让孩子效仿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遇到问题试图武力解决。

棍棒教育,当止!

相关文章

  • 棍棒与孝子

    与朋友谈论起“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谚语。很自然的想起自己曾经打过儿子。但好像打儿子的结果不是自己预想的那么好...

  • 棍棒与孝子

    一日,小女儿偶然打翻了油碗,大半碗花生油如四下逃窜的地下工作者,迅速蔓延,渗透。现场油腻焦灼的一言难尽,小家伙见做...

  • 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吗?

    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吗? 中国民间有谚语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可以打吗?可以打出孝子来...

  • 家和才能万事兴

    人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不认同这句话,难道孝子都是棍棒打出来的吗? 我更认同:“上行下效”与“言传身教”,...

  • 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孝子?

    昨日是一好友20岁生日,我们事先商议为她订个包厢来为她庆生,当所有客人到齐时桌上的菜也都摆满了,在场有俩位小朋友,...

  • 棍棒下出孝子?

    最近一直被家里逼相亲,相亲还没成功,家里连我以后孩子都想好后,可想他们为我婚姻大事有多烦恼,唉!我也不想,婚...

  • 棍棒出孝子

    那天我和儿子饭后聊天,儿子提到现在的语文老师特别严,什么话也不说,说让默写就默写,而且还不只是字词,还有注释...

  • 阅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三天

    今天我阅读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棍棒之下出孝子 滚棍棒之下真的会出孝子吗?恐怕不是这样的吧!如果...

  • 论习以为常

    论习以为常 "棍棒底下出孝子"? 为什么"书籍问题现在才发现 " 就是好多人不断问我“为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从小...

  • 打孩子,该不该

    虽然现在很多家长已经反对 “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 但是,当家长认为孩子的确犯了错误的时候,或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棍棒与孝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vw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