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韩愈《师说》

读书笔记:韩愈《师说》

作者: 六根弦的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23-02-26 21:13 被阅读0次
一、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师说》,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古文观止·卷八》中有收录。这篇文章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因为我们读书的时候学过,也背过,因此接下来就不一一分析它每个段落讲了什么,只结合它的内容来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文章说得好啊: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我们从呱呱坠地到开始蹒跚学步再到读书上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哪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很多困惑,有的困惑通过自身或许可以解决,但是不乏有许多是需要别人的帮助的。因此,无论是古今,也无论是不是学者,都需要有给予我们帮助的老师。

师者,从狭义角度来说,专指学校的老师,而从广义角度来说,只要能给我们正向的帮助的,都可以称之为老师,比如我们的父母、朋友、弟兄姐妹,甚至是素昧相识而只是相交谈片刻的陌生人,所谓片言之赐皆为师也。作者也说了:“圣人无常师。”又何况是普罗大众呢?

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存在,但也不过是凤毛麟角,更多的还是普通人,因此更需要一个老师来帮助自己。说到这里,我想到自己练吉他的经历,一开始我是报名找老师学习的,不过后来都是自学,撇去天赋和恒心不说,自学真的很费劲,虽然省钱了,但是免不了要绕了许多弯路,水平就不容易提升。所以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有钱或者舍得花钱找老师系统地学习,会不会又是另外的水平呢?

二、要有移樽就教的态度

作者在文中讽刺了当时的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那些士大夫觉得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会带来耻辱而向比自己地位高的请教又容易落下溜须拍马的把柄。其实不过是自己想多了,比你地位低的说不定比你厉害比你聪明,比你地位高的说不定比你愚昧许多,所以怎么能根据地位高低来判断是否该从师不从师呢?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还是要谦虚一点,比你懂得多或者人家懂的而你不懂那就客客气气大大方方地去请教,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心高气傲。一个农民可能没读过书,目不识丁,但是他懂得庄稼、农业方面的学问,那也是可以成为你的老师的,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说到这里,我想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有这样的几句话:“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可见,不懂就问、移樽就教很重要。

我也会想到自己读书的时候,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所以其实也没怎么经常向老师请教,有时候也想,可是内心还在挣扎,犹豫着犹豫着最终也没有去向老师请教。当然了,这是因为个人性格原因,并没有“耻师”。

总之,不要觉得自己很厉害或者觉得自己很“高贵”就觉得向人请教很耻辱,而性格内向的人还是要努力克服,大胆地向人请教吧,不然疑惑很可能会缠绕在脑子里。

三、作为一名新时代老师该怎么做

经常在现实中以及网络上听见各种吐槽,例如:现在当老师可真不容易;当老师还是要佛系一些,要放下助人情结;当老师教书是副业,而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反倒成为主业……

那我是怎么认为的呢?其实对这样的吐槽我的体会并不是很深刻,因为我当老师也没有多久,而且刚毕业时在的是机构,后来在私立学校待了两个多月且也没有当班主任。但是,这样的吐槽声那么多,想必是有道理的。也许时代变了吧,说真的,我马上也要去公立学校教书,我很怕也会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导致教书真的成了副业。说实在话,一个老师的主要任务还是把书教好把课上好把学生带好,其他事情能不麻烦老师的还是不要麻烦老师的好。

可是假如到时候真的碰到这样的情况,那怎么办呢?我想也只有努力去做,调整自己的心态了。

有人吐槽说老师应该要佛系,我想主要是跟现在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现在的经济条件好很多了,教育水平也跟上了,可是好多小孩好像变得“娇嫩”了许多,别说用尺子打一下手心了,就是大声批评一下,说不定被学生家长知道了,就要投诉你;而一旦投诉了,上面也许不管你三七二十几,先处罚你再说。我目前是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更多的是看到网上有报道,每当看到这样的报道就会长叹一声。长此以往,容易让老师变得畏手畏脚,不敢放开管教学生,不然容易丢了饭碗。

当然了,除了有部分让人闹心的家长外,教师队伍也有部分蠹虫,我的母校就有过,一个体育老师猥亵了女同学,最后被举报,然后坐牢了。网上也时不时有这样的报道,例如某某教师体罚学生、某某教师猥亵侵犯女学生、某某教师发表不正当言论。像这样的低概率事件一经舆论发酵,就会对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造成严重的破坏。

每个时代的环境和风气或多或少不同,那身处这个新时代的老师要怎么办呢?就不说整个教师队伍了,只说我自己。

首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八个字要永矢弗谖。专业知识要扎实,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也尽可能多涉猎,不然如何给学生答疑解惑呢?最重要的是要有“师德”,不能辱骂学生也不能体罚学生。反思一下过去的我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呢?羞辱学生那是没有的,但是有时候难免忍不住语气比较重地批评学生,体罚的话也没有,但是有时候生气了还是忍不住动手打了一下学生,虽然并不是那种打出内外伤的打,但是想想还是挺惭愧吧。

其次,努力当一个引导者,因为教师不光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这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但是这个也挺难的,我努力吧,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习惯等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让他们学到知识,也学到做人做事的一些方法和道理。

此外,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你是学生的老师,可是学生也可以是你的老师,你的同事也可以是你的老师,总之见贤思齐焉,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还有就是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吧。每行每业都有难处,教师也是,可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只管用心地走吧,不会永远都是平坦大道的。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此文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文章

  •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

  •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

  • 师说 | 韩愈

    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

  •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

  • 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

  •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

  • 《师说》韩愈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

  •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 尊其师,信其道!(开学寄语二)

    韩愈的《师说》

  • 共读-师说(韩愈)

    今天我们一起共读《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韩愈《师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bc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