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我才是西方不败 | 来源:发表于2016-12-29 15:21 被阅读0次

看见是柴静写的一本书,记录了她当记者的所见所闻,强烈想要看是因为在简书里看到一篇文章,于是去图书馆找,很可惜,被借走了,于是自己买了一本,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有时候走路都会在想书里的内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也没有和别人分享过。

我觉得分享一件很满足的事情。

我对其中的几篇特别有感触,想写下来。

          一 那个温热的跳动是活着

看见

柴静在2003年被评为“年度风云记者”,因为非典。在非典发生时期,她深入病区去采访,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她在那时期的所见所闻,2003年,我刚刚上一年级。

第一次穿防护服的女医生穿了一半又去拎一只桶,在原地转来转去,她说她的孩子才一岁,随后她又再一次进去病区安慰她们,她说“我也是母亲”,一个人在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在这个时期,有很多忘记自己的医生和护士,在世界卫生组织来检查的时候,有29 个病人坐上救护车在北京城里转,而那些医生和护士只穿着普通的外科手术服,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感染,感染的人被放到天井里,没有灯,没有窗,只有一个中央空调的排气口,这个排气口把病菌传到各处.....

22个人人的病例有19个都些着“肺炎”,其实是”SARS”

他们都不知道,因为别的病来打点滴的人,也被送到这里。

其中一段写到“九年之后,人们会说“这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我常觉羞愧”。从头到脚盖着白布的病人从我身边推过的时候,还有媒体的信息是 “市民可以不用戴口罩上街””

我想很多人看这些的时候一定会受不了,而我看的时候想起另一本书《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这是描写切尔诺贝利事件的,情节都好相似啊,可是北京还是北京,切尔诺贝利却变成了“鬼城”,那些被核辐射污染的人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国家知道也不会告诉他们,每一件东西都充满辐射,包括空气和尘埃,他们只有等死。那种无可奈何到连绝望都不会了。

幸好,非典结束了。

正常地活着真好。

            二 山西,山西

我看这个标题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写的是什么了,脑海里是高二地理老师和地理知识,我知道山西环境污染严重,可是看到内容的时候还是震惊了,因为,没有具体的描述让我感受到。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为GDP做的贡献可谓不可小觑,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不可逆的。

其中她写到“六岁的王慧琴闻到的是焦油气味,不过更危险的是她闻不到的无味气体,那是一种叫苯并芘的强致癌物,超标九倍。离她教室五十米的山坡上是一个年产六十万吨的焦化厂,对面一百米是两个化工厂,她从教室走回家的路上还要经过一个洗煤厂。不过,即使这么近,也看不清这些巨大的厂房,因为这里的能见度不到十米。村里各条路上全是煤渣,路边庄稼地都被焦油染硬了,寸草不生。在只有焦黑的世界上,她的红棉袄是唯一的景色”

政策?环保?No ,统统没有实施,老板们只希望利润最大化,没办法,谁让他们是整个山西的财政支柱呢!

到这里,我才明白,政策是一回事,实施是一回事,现实永远比我们在考场想不出黑板写过的对策难。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环境,治理空气,保护水源”我们信手拈来,没有然后。

会有改变的吧,我相信。

三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之中

在这本书里,柴静写出了她作为记者的变化,刚开始她是个文青,会不自觉地站偏,而新闻要求的是客观,最好不要掺杂自己感情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受“弱者”感动,于是同情和怜悯,总的来说,我们总是觉得弱者常占据多数的道德和真理。

“我原以为,这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分为被欺凌和使用暴力的劫掠者。对他提供的信息进行印证后,我才发现,拍卖中被他劫掠的人有些确实不是单纯的受害人,他们最初都是要从中牟利的,而且牟的都是不正常的利益,只不过,在丛林的法则下,大鱼吃小鱼,最后被吃掉了”

让我想起卓伟在一节目上说“他是受了张靓颖妈妈的误导”,偏听的结果是使真相越来越远。

我们何尝不是在偏听?

我想如果工人阶级变成资产阶级也会像资产阶级一样的。

我们常用自己的底线和感受去看别人,就像坐在奔驰里的人对寒冷中骑三轮车的夫妇心生怜悯一样,就像城里的孩子觉得山里贫穷的孩子可怜一样,就像我觉得出轨的男生不可原谅一样。“人是不能清空自己的情绪判断的,但要有个戒备”

轻易滥用同情心和愤怒,往往让自己局限了,要自我察觉才不会跟随。

我不想让自己的逻辑链到半山腰就嚎啕大哭。可是,我也不会让自己麻木地像块石头。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cp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