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

作者: 简爱清欢 | 来源:发表于2025-05-31 20:50 被阅读0次

  当新郎新娘迈着幸福的脚步从舞台上缓缓走下,夏梦的心一下子轻松了下来,婚礼即将圆满结束了,这是夏梦老公侄子的婚礼现场。

  夏梦老公只有一个妹妹,公婆都是年轻时从南方人来到北方的,当地没有一个亲属。协助小姑一家完成人生中的大事是理所应当的份内之事。为了不迟到,夏梦整晚没怎么睡,清晨四点就起床了。为了婚礼自己远在外地的女儿、女婿也是昨晚9点才到,她是侄子唯一的姐姐。

    于是一家四口简单的吃过早餐五点半钟就赶赴接亲的现场了。由于儿女大多不在本地工作,或另一半不是本地人,所以结婚典礼之前的仪式多半都在宾馆举行。双方就在相邻的不同的宾馆包租房间,作男女双方的家及亲朋好友聚集地。他们在宾馆门口就见到了穿着西装的妹夫,相识这么多年,很少见到妹夫这么正式的样子呢。   

    来到侄子所在的房间,穿着深灰色西装的侄子正在摆拍,高高瘦瘦的身材,帅气的样子,一改往日休闲装的稚嫩感。这可是夏梦看着从出生到长大的孩子,甚至出生时的情景还留存在记忆里呢。26岁,多好的年纪。人真是悄无声息的长大,悄无声息的变老的过程。就像昨晚去车站接女儿,远远望见走来的女儿,仿佛看到年轻时干练的自己,尤其是女儿剪了和自己一样的短发后,这种感触就越来越深,这是夏梦以前没有过的感觉,就连老公和女婿也说是复制的自己。因为工作时的自己经常出差,接站是老公的常事,老公说那一刻他都恍惚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不可改变的现实。女儿还开玩笑的说,妈你换个头型,咱俩就不像了。而如今自己也成了接亲中唯一的老人了,可自己心里还有变老的准备呢。就像在工作单位自己还没觉着老呢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一样,夏梦的心里年龄总是比实际年轻了很多。就这样,夏梦带着捧红盆的女儿、女婿及一群侄子的朝气蓬勃的男同学出发了。

  这是夏梦第二次参加全套的接亲仪式。第一次是自己女儿的婚礼。人生中有些经历不是总有机会的。如今的接亲仪式,夏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记得自己结婚时,喜娘就是邻居中的比较懂的人牵头,无非是敬敬茶、改改口。家里摆几样点心、糖果之类的,接亲的仪式也很简单,就热热闹闹的坐车到了婚房。婚礼就在单位的食堂,司仪也是由单位的人出面简单主持一下,婚礼方代表发言表达感谢之意即可。虽然没有盛大的婚庆场面,但也不失婚礼应有的激动、感动和热闹。

    可如今婚礼基本上是商业化的运作了。喜娘、司仪都是专业的,婚房是酒店布置好的,整个过程按他们的要求做即可,专不专业谁也不知道。比如要用的五角硬币,如今市场上已经不流通了不说,就连银行也没有库存,于是就得四处打听谁家有。这次多亏是夏梦老公之前攒了一些,否则真不知到哪里去弄。就连整个流程,仿佛是在影拍视剧一样,由喜娘先给大家做讲解,然后排练一遍,再正式表演并录像。比如祝福的话都是喜娘教着说的等等。改口的钱早已通过网银转账了,但拍摄仪式上就得红包里放上报纸。敬茶环节,杯里不是茶,用冰红茶替代。整个接亲的过程下来,夏梦感觉自己做了一回演员,重点放在拍摄上了。还有的婚房和典礼的礼堂在一个酒店,连接亲的环节都省了。一切便利的提供,失去的是过程中的美好感受和人生体验。

  到了新娘的婚房,新娘的娘家人都盛装打扮。尤其是新娘的年过古稀的爷爷、奶奶不远千里也来送自己的孙女,真是不容易。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如果不是两个孩子,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见面的。夏梦不由得的羡慕起他们了。想想自己的父母可没有这么幸运,爸爸直到92岁离开还留下了没有抱上孙子的遗憾。而进门的环节完全是孩子们的游戏环节了。当然重头戏是改口环节,夏梦看到了双方的父母眼里的激动的泪花,终于把儿女培养长大,并拥有了自己的小家,是每个父母的最大的心愿了,夏梦深深的理解他们此刻的心情。

  要说接亲的过程是在后场,重头戏就是婚礼的典礼现场了。之前参加的婚礼是作为嘉宾,今天的婚礼是从接亲的车队作为婆家最年长的亲人,角色不一样的感觉。婚庆中心分为好几个典礼堂,参加婚礼的人们都聚集在这里,好不热闹。每个典礼堂都按时间排满了,每个典礼只有两个小时,想从容都不行。典礼的现场布置的盛大而华丽,灯光璀璨而耀眼,配上新娘闪闪发亮灰色的拖地婚纱,真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只不过,台下的嘉宾已经开始就餐,和台上的情景不大和谐,也许是商业化运作的结果吧。看着台上的一对新人,夏梦不觉着感慨,原来的小孩如今变成了大人了,自己怎能不变老呢!

    如果把人生比作舞台 ,儿女的婚礼就是人生的转折点,它预示着父母和儿女角色的互换。父母由主角变成了配角,儿女便是不依赖父母新生活的开始,也算正式登上生活的舞台了。关于是否盛装出席,夏梦有自己的想法。当自己女儿举办婚礼,夏梦就开始认真的选购起礼服来。由于是疫情期间,婚礼的时间也是被迫拖延了一次后才举办的,所以之前季节选购的衣服还得重新选择。但夏梦为自己认真对待服装这件事感到正确。毕竟是人生中充当主角最后一次盛大的场面,也将是人生最后的高光的时刻,这一刻将永久留存在相片中、留刻在记忆里,为何不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呢?这不仅是对儿女的重视,也是对嘉宾的尊重。她为妹夫的服装感到遗憾,连个领带都没有带,西服也是原有的多年的,衬衫没有换件新的,一看就是没有精心准备,和新娘的父亲形成鲜明反差,直至影响了整体画面的美感。夏梦家里至今还摆着女儿婚礼现场和亲家父母及女儿、女婿一起的全家福的照片,全家人都认真准备的服饰,满满的幸福感,每天看着都美。

    当侄子走过来和夏梦拥抱的那一刻,夏梦知道这是不善言辞的孩子无声的语言……。是啊,为了这场婚礼的圆满,自己的这点付出算不上什么,即使一口饭菜都不顾上吃一口。

    岁月给人最大的好处就是生活的体验感。到了年过半百的年纪,你可以有资格谈谈过去了。要说婚礼,每个人都参加过不止一次,从兄弟姐妹到同学亲朋好友,也经历了婚礼仪式的变迁过程。人生记忆最深刻的往往是第一次。

    夏梦记得第一次参加的婚礼是比她年长12岁哥哥的婚礼。那是在1981年,夏梦14岁刚上初一。那时的婚礼没有典礼,没有婚纱,迎亲的队伍骑的是自行车。家具也就是写字台、五斗橱、衣柜,还是请木匠师傅手工做的。看到谁家门口有木匠师傅在做家具,就知道谁家有儿子要结婚了。接亲队伍是自行车队,新娘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一群人热热闹闹的把新娘接到婆家,参加婚礼的人没有酒席,只能吃到喜糖,家里招待的只能是远到而来的亲属。收到的礼大都是暖壶、脸盆啥的。家用电器只有录音机、收音机,举办婚礼的钱还是爸爸借来的500元钱。简简单单、热热闹闹的场面是留给夏梦最深的记忆。

    但真正充当主角并心动和刻骨铭心的婚礼是两个。一个是自己的婚礼,一个是自己女儿的婚礼。夏梦结婚是在1991年,和哥哥年代正好相差十年,也是夏梦刚刚大学毕业一年后。可谓裸婚加闪婚。老公是经人介绍的,从见面到结婚就半年的时间,这在当时算是闪婚了。那时没有手机,家里没有电话,两个人约会只能通过办公室公用电话找人,接电话的不一定是本人了。时间长了,总被一个固定的声音找,你想不公开都不行。约会也只能一个星期见一次面,连个去处都没有,什么饭店、商场、咖啡厅等等都没有,约会只能是饿着肚子看电影。散场后还得骑自行车回家。由于和老公家距离远,老公得送夏梦回家再折回自己的家,认识的季节在11月末,刚好是北方寒冷的季节,迎着西北风骑自从车来回近一个小时,难度可想而知。后来老公说曾一度不想处了,太遭罪了。夏梦是家里最小的一个,结婚的时候母亲已经去逝三年了。因为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持续供她和姐姐学,直至大学毕业,家里是没有积蓄的。所以陪嫁是没有的,只能是靠自己上班一年赞的一点钱买点生活用品。所以夏梦说自己是裸婚来的。

  婚礼对于夏梦是一生中最难忘。结婚的前一天,家里来了好多亲属、嫂子做了一桌子菜,只有香肠离夏梦最近,但谁知竞吃坏了肚子,一个晚上一直在跑卫生间。凌晨2点,天还未亮就和姐姐一起骑自行车去理发店做头发了。经过一天的折腾,婚宴的饭菜夏梦一口没吃,晚上只喝了点粥。所以夏梦的婚礼幸福感被身体的不适感代替了,但还得强忍着装出高兴的样子挨桌敬酒。不知为何,夏梦觉着自己人生的好多第一次都和常人不同。 到了自己的婚礼接亲有了轿车、有了婚纱、有了出租车、有了酒席、有了家用电器,这是和哥哥相差十年后婚礼的变化,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要说最让夏梦感动和骄傲的是自己女儿的婚礼。那是2023年初春,也是夏梦最没有遗憾、最满意的婚礼。这场婚礼的成功,在于两家人的认真对待,齐心协力,彼此成全。她还记得自己和老公如何精心挑选服装、如何布置女儿的房间、如何跟着车队护送女儿到婆家的婚房以及女儿、女婿为爸妈敬茶的那一刻等等环节。当婚礼现场,穿着正式的老公牵着穿着白色拖地婚纱端庄大气的女儿出场的那一刻,夏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是夏梦世界上最亲的两个人,也是她的骄傲。尤其不善表达的老公竟然自己写的发言词,还做了一首诗。女儿、女婿两个人也都表达彼此的心意,当两家上台的一刻,整个舞台亮了起来,那是两家人一起真正用心、用情举办的婚礼。她为自己和老公的认真准备而感值得。女儿的婚礼是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自己谢幕的时刻。

  从侄子婚礼现场回到家中,夏梦又把两年前女儿婚礼的视频片和老公又重头到尾认真的看了一遍,依然是回忆满满、幸福满满。婚礼尽管是一种仪式,但也需要内容和真情实感,她得感谢女婿家当地的习俗没有全部包办。 她想不管今后的婚礼模式如何变化,改变不了的是人的真情。只要你是出于真情实意的对待人和事,就会收获满满的人生体验。你认真对待生活,生活也会认真对待你。简约生活要有,该有的仪式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夏梦愿意做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婚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dcw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