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可以看到很多作写作小白,他们的文章是东一些西一些,有些甚至是拼贴凑合而成,而且这些拼贴的材料根本不具有连贯性,感觉非常的分割,使人看起来茫然无措。
“你的文章是怎么写成的?感觉很有逻辑性”朋友问我。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我是用列提纲法,把结构写出来,再填充内容。不过要使文章看起来更像一个具体而有连贯,还需要了解开头怎么说?语意,结构,形式,应用的连贯性、内容的整体性、结尾怎么写。”
“哇!写一篇有逻辑,有有重点的文章需要这些方法,那你具体快说一下。”
1.把重要的话放在开头说
文章写的好不好,就看开头能不能吸引住读者。文章写的再好,开头不吸引人,那读者就不会阅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注定是失败的。
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至关重要。如何写好开头呢?我们可以用故事开头、总结开头、悬念开头、自然开头等四种方法。
✔故事开头。以人物和矛盾冲突的线索,抓住读者的眼球。咪蒙写作风格是通常是我的朋友怎样怎样,然后引出话题,这样可以拉近读者,读起来也觉得轻松有趣。
如何写好故事开头?先确定文章主旨,根据文章主旨进行构思一篇200字以内,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并且要在故事的最后点明故事和文章的关系。
✔总结开头就相当于一句金句,以结论的形式开门见山,给出自己的见解然后一层层剥开,就像一条进度条,给了读者掌控感以及好奇心。例如一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不动脑子的努力是假努力。
如何写好总结开头?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要在文章中找,归纳文章内容提炼写成一个金句。
✔悬念开头,可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例如《百年孤独》的开头就是这样写的:“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良雷良诺.贝恩地亚上校就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种以时间切换造成的悬念,引起读者继续想要阅读的冲动。
如何写好悬念式开头?包括两个悬念,一是不合情景的造成的悬念。二是提问法造成的语言结构悬念。
✔自然开头就是写刚开始最想说的话,不加任何修辞,这种朴素的语言最能打动读者。例如鲁迅先生在《秋夜》中写的这样一句话:“在我的后院里看,可以看见2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个朴实的语言也可以在后面看出,他的心情是苦闷的。
如何写好自然是开头?可以用人称加感受的方式:例如“我心里很不平静”、“你怎么可以这样”;或者是托物言志,看则写风景,实际写自己心情。例如“最近一直很燥热,让人心情烦躁”;对话模板的形式:自言自语,实际是思考的对话“结束了吗?好像一切都结束了,但又好像没有。”
故事开头最能拉近读者之间的距离,总结开头最能给读者掌控感,悬念开头最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自然开头最能打动读者。这四种不同的开的方式构成了我们抓沙的第一步。
我们引用了很多材料,东一些西一些信息拼凑起来,却觉得非常不连贯,前言不搭后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可是如何破呢?
2.让松散的材料连贯起来
我们写文章时就如同搭柱子并不是柱子的越多越好,如果房间需要四个珠子,搭五颗反而会使房屋建筑的牢固性不好。
写文章也并不是堆的材料越多越好,依靠文章的逻辑判断哪些内容需要,哪些内容需要舍弃。我们做好之后判断就可以通过列提纲法,先把自己想要写的内容列个提纲,以关键词或者是每一段的形式列出来,然后再填充内容。
大纲写作法
使整体变得连贯,我们还要使局部要变得连贯,局部是包括语意、结构、形式、引用等的连贯。
✔语意连贯指的是使用多种表达方式,但这些表达方式讲的始终是一条主线上的内容,最后也要回归到这条主线上。
张嘉佳的小说《摆渡人》中大部分是叙事,讲了主人公的故事,但也有“我是个摆渡人,他在岸这边落水了,我要把他送到河那岸去”的归纳;有“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的感慨,也有“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的总结。一篇文章里头,结合了多种写作手法。因为上面所有的内容都是服务“摆渡人”这个主题的。但是由于内容连贯,每一句话都能支撑主题,文章就显得很完整、很连贯。
✔结构连贯指的是表述内容一环扣一环。
韩寒有一篇文章《太平洋上的风》,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叫“我以为”。我以为台湾是张艾嘉和陈升的歌曲,是侯孝贤和杨德昌的电影,是魏德圣和九把刀……第二层叫“我看到”。通过修眼镜、打车后失而复得的物品说明台湾的人情味;第三层叫“我觉得”。因为有了实际体验,作者改变了对台湾的印象,并由此引发了感慨,原来台湾和香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篇文章是很完整的。首先由误解到理解,从理解到发现原因并发出感慨,这是第二环。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上海,窗外望去,都是海水。既然我们共享着太平洋的风,就让它吹过所有的一切。”内容上,点出了标题“太平洋上的风”,在结构上,也很完整地表达了期待。
✔形式连贯指的是引入某种表现形式,为了保证形式上的连贯,大幅度摘抄要标注附录。
✔引用连贯是引用资料的同时,要保证引用的资料连贯,前后就要增加连贯性。
列提纲法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整体更加连贯,但是局部也不大意,局部包括语义连贯,结构连贯,形式连贯,引用连贯,这些小的连贯方式更能够让我们读者看起来富有逻辑性。这是抓沙的第二步。
文章内容过于孤立,变不成整体,怎么破?
3.把孤立内容变成整体
要使内容变成整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找到贯穿文章内容的主线。我们先从行文结构的四种症状找到解决方法,从而找到内容主线的确立。
行文结构也有四种症状。
1.局部肿胀:不该强调的部分加强笔墨。过多的环境,却迟迟不引入人物;结尾个人观点过多,不给读者留回味的空间。
如何避免这种症状的?我们要规划文章每部分的比例,按重要和非重要规划相应的比例。
文章比例规划
2.顾此失彼。观点混乱,前面着A观点,后面不知不觉在否定A观点。
如何解决这种症状?确定自己的核心观点。全文只围绕这一个核心观点进行展开。
3.理所当然。只呈现主题相关的内容,却没有相应的推理过程。
如何解决这种症状?要思考材料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4.跑题万里。指的是偏离主题。常见跑题:流水账式跑题(叙述太散,看起来所有内容都罗列,但读者抓不到重点)、核心不明式跑题(内容太散,没中心)、跳跃式跑题(写作中心偏移)和多中心式跑题(文章有多个中心)
如何解决这种症状呢?
✔要确定写作的中心原则。写作要有个中心,如果你发现文字开始跟中心没关系了,那说明写偏了。
✔统一原则法。要实现整体效果,需要有三个统一,分别是观点统一,主题统一,文风统一。观点统一很简单,就是不能前后矛盾;主题统一就是在讲清楚一件事之前不轻易跳转到另外一件事;文风统一就是表述要有连贯性,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你通过语言所呈现出来的词语逻辑。
✔配套原则法。逻辑很难讲清楚,但逻辑结构却有套路可言。什么是逻辑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构成一个逻辑的必要组成部分。比如,“例子+结论”式逻辑结构,前面讲例子,后面要有归纳总结;比如“故事+升华”式逻辑结构,前面讲故事,后面要通过感悟实现升华。逻辑结构展示了快速理顺文章结构的套路——如果前半部分是展示,后半部分就要有专门的内容做配套。
快速理顺结构逻辑的三步法:中心原则法、统一原则法、配套原则法。这是抓沙的第三步。
4.结尾写得好,转发没烦恼
因为人认知的模式都是从开始引入,到深入了解,到最后形成结果。结尾是文章铺垫内容的最终目标,结尾可以给出这篇文章的真正答案。
结尾可能是结论、可能是开放式的问题、可能是抒发某种感情、可能是提出问题,也可能是回顾汇总,不管是上述哪种形式,结尾都是在前面有了大量铺垫之后,自然而然的产物。按这种逻辑写文章,文章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才会更强,更像一个整体。
✔恍然大悟式结尾。即在文章里设置推翻之前所有铺垫的结尾,让人恍然大悟,这本身也是所有内容为结尾服务的一种方式。比如,现在很多新媒体广告,前面东拉西扯讲了很多事,最后放出广告,让人有顿悟之感。这种前后的逻辑关系,就是因为设计了恍然大悟式结尾。
✔开放式结尾。其实是让读者一起来完成故事创作。虽然读者不一定会把自己设想的结尾写下来,但是因为他们希望阅读是完整的,就会回味或者把这个故事构建齐全。比如在比较几个类似产品的时候,也可以不给出结论,留下一句“至于孰优孰劣,就需要各位自己去权衡了”,一样可以让人回味。
✔揭秘式结尾。包括人物身份揭秘(比如一直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最后才公开这个人的身份)、情节揭秘(安排一个不合逻辑的情节,最后解释为什么)、逻辑揭秘(故意在开头讲出匪夷所思的结论,最后解释)等。
✔场景式结尾。呈现一个人物工作或者生活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人物实际生活的环境里;写事件的文章,最后不是展望或者感慨,而是截取一个事物的小片段,再现事物的风貌。
结尾的四种形式:恍然大悟式、开放式、揭秘式、场景式。这是抓沙的第四步。
文章一盘散沙的解决方法就是第一步,把重要的话放在开头说,几种开头方式:故事开头、总结开头、悬念开头、自然开头;第二步,是让松散的材料连贯起来,列提纲以及注重局部连贯:语意连贯、结构连贯、形式连贯、引用连贯;第三步,是把孤立的内容变成整体,要找到贯穿文章内容的主线,并且做到文章三要和三不要;第四步,是让所有的铺垫为结尾服务做好结尾。
关注并点赞,你会收获我的认知小世界,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