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回味起小时候的“味道”。
【一层油光】
擦桌子的时候,忽然就想起小时候家里的餐桌和餐桌上面那层温暖的油光。
不明白小时候,家里人为什么不把餐桌擦得更干净一些?那层油光很自然地被大家习惯。那时,家庭的味道很浓,也很真实,餐桌旁的人面对生活会有难处,也会吵嘴,热热闹闹地,但生活热气腾腾的。
如今的我,会把房间擦得——自我感觉一尘不染后才肯开始新的一天。
仿佛“擦干净”是休息日开启的仪式, “擦干净”是工作日开启的仪式,仿佛必须如此。仪式之后,我开启生存模式:独自思考问题,独自解决问题,独自面对生活。仿佛一切都是独自。
看上去,我是那种干净而冷清的人。我离不开这种干净,这是我行走生活的仪式;我也习惯冷清,貌似清冷,只因独自面对一切,其实应对生活早已应接不暇起起伏伏热热闹闹,足够自己折腾和忙碌了。
小时候,我就像进了影院一样,看着大家热闹着。心里存着自己的想法,不说,也不表达。那时候,几乎全部的时间可以用来“旁观者清”。
如今自己是真的“清”了,但却成了忙活的生活参与者,超然其外这个词倒是成为一种追求和一种境界了。
【木头香】
擦拭窗台上的木头盒子时,觉得那盒子散发的竹子香气依然是那个年代的,并没有减少。
窗台上的木头盒子也不是贵重的,就是竹子拼的。湿抹布擦它,会有一种飘忽到鼻尖的竹香。
闻到这个味道,就好像恢复了小时候的嗅觉。
越长大,我越怀疑自己的感知觉发生了问题。小时候能闻到的味道,长大后都不再容易闻到。小时候的嗅觉那么灵敏,任何一种小小的味道都可以被放大很多倍,被深深呼吸,被认真欣赏,被真诚地沉浸。
那时候,任何一种“微小”,只要引起我们的好奇,都会让我们驻足,并且沉浸很久。依循着这份“微小”,脑子里却浮想联翩。
如今,好像闻不到那么多微小的气息了。
也许长大的人关注的不再是纯粹的时空。至于都在关注些什么,每个人大概都不同。

【雨天的提问】
我是很喜欢雨天的,可仅限于喜欢外面下雨,我在窗前看外面的那种时候。
现在依旧喜欢。
傍晚下雨了,我会把窗打开,看窗外的天空,濛濛的。想,小时候的天空和现在的天空是一样的吧?
夜晚,如果雨没有停,我不开灯,黑的房间,站在窗前看雨。那些晚归的车碾压着湿的路面,刷刷刷地开过去。车里的人是从哪里回来的?
真的:
人,走着走着,变了。
小时候的某种感觉有时候忽然就冒出来了,那种回到过去的心境,仿佛是生活的深呼吸。
我们从来没有对儿时的感觉挽留,因为认定未来会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挽留。
明明是一样的时间,可是长大后的时间,真的不同。一样的味道,长大后,却总被忽略。
时间,一直都是一样的,味道也一直都是同一种。它们没变,可是我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