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有斋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作者: 彼岸流星 | 来源:发表于2019-10-15 13:25 被阅读0次

要说《红楼梦》里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男主贾宝玉了,他是贾母眼中的命根子、“活龙”,也是众多丫环眼里最温柔可亲的怡红公子,更是黛玉眼里的至爱,薛姨妈眼里的乘龙快婿。

但事实上呢?远距离观花总是美的,宝玉看似绩优股,实际上他身不由己,也是婚姻中的老大难。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分析起来,他的难处有三:

一,贾府看似光鲜,其实内忧外患,宝玉的婚姻更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以及抄捡大观园的章节来看,贾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朝堂上的后继无人和财力上的匮乏。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一)贾珠去世,意味着贾府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僵局。

于是贾元春被送入宫中,贾府试图利用裙带关系来缓解在朝堂上的颓势,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这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可这种选择非但没有解决家族的困难,反而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1)元妃省亲,盖省亲别院加剧了贾府的经济危机,贾府要了面子,丢了里子,到后期竟开始靠典当度日,连月光族都做不到,完全就是在寅吃卯粮。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2)贾元春属于宫斗剧中三集不到就会被炮灰掉的人物,在省亲那种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能说出“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这种给家人招祸的胡话,可见她并不适合宫庭生活,也不会给家族带来任何助力。

俗话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允许省亲,本来就是巨大的恩典,可她却心存怨望,由此可见贾元春根本不是宫斗的好手。相反,自元春入宫,为了维持她在宫内的排场和地位,贾府一直受到太监们的敲诈。

(二)雪上加霜的经济形势,让贾府把贾宝玉的婚姻当作了待价而沽的商品。

量媒讲究门当户对,从政治地位考量,宝玉是国公府的公子,求娶的姑娘应该门第相当的,或能给宝玉仕途带来助力的。

可现实状况,无论黛玉还是宝钗,之所以入选,都有经济因素在内。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黛玉虽然父母双亡,可父亲林如海在世时,出身列侯世家,又担任巡盐御史。

清代御史三至七品不等,巡盐御史是几品官书中没有提到,但林如海以科举探花入仕,一般前三甲入仕至少七品,贾敏是贾母爱女,而贾府绝不可能给嫡女贾敏找个老女婿。

据此推断林如海中探花时应该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经过几十年宦海生涯他至少官至三四品才对,何况盐业在当时属于国家垄断产业,巡盐御史职责重大,只有皇帝的心腹才有机会充当,由此看林如海官职肯定不低,否则投机分子贾雨村也不可能屈就他家为黛玉启蒙。

虽然林如海不见得会贪墨,但林家绝不会像荣、宁二府那样有巨大的亏空,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对比秦钟在贾府私塾附学时,秦邦业准备的学费,贾雨村相当于私教,又是进士出身,费用肯定更高。

何况黛玉的母亲贾敏是在贾府鼎盛时期带着大笔嫁妆出嫁的,贾敏当日排场之大,连身为嫂子的王夫人都艳羡,而王熙凤与贾琏争执时曾提过她与王夫人的嫁妆不菲,就此可以推断贾敏的嫁妆更为丰厚。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根据《名公书判清明集·户婚门·叶氏》:盖夫死从子之义,妇人无承分田产,此岂可以私自典卖乎?

释义:在丈夫死后, 妻对于奁产(嫁妆)不能典卖,不能随嫁带走,只能归属继承人所有。

贾敏无子,黛玉是其嫁妆的唯一继承人,怎么才能名正言顺地把赠与夫家的嫁妆拿回来呢?

只有黛玉嫁给宝玉最顺理成章,既解决了贾府的财政危机,又顺应贾母的心愿,这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宝钗自不必说,出身“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虽然有个败家子哥哥,可家里老底子很厚,仅从秦可卿去世需要上等棺木,宁荣二府都找不出来,薛幡能将价值千金的棺木慷慨相赠,就可以看出薛家不差钱,而且薛姨妈也是王家嫡女,比照王熙凤与王夫人的嫁妆,薛姨妈的也少不了,宝钗作为薛姨妈的爱女,薛幡又是个妹控,薛幡对外人都仗义疏材,宝钗出嫁绝不会吝惜钱财,宝钗同样能给贾府带去大笔财物,解决贾府的燃眉之急。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何况宝钗本身会理财,懂经营,又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贾府更需要像她这样的儿媳主持中馈,才有可能度过难关。

所以宝玉的婚姻必然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宝玉娶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让贾府利益最大化。

二,贾,史,王,薛世代联姻,宝玉本来选择余地就小,贾母与王夫人的博奕让宝玉的婚姻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古代讲究亲上加亲,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利益共同体,休戚与共,更赞同亲上加亲的作法,这就造成宝玉几乎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史湘云父母双亡,又没有丰厚的嫁妆,早就出局了,王家本身也没有适龄的女孩儿。

所以,只能从与贾府有血缘关系的人家找,那么也只有黛玉和宝钗这两人可供选择。

可宝钗的出身,黛玉的身体状况,都是硬伤,贾母和王夫人一直在博奕,却始终定不下来。

在这件事上最有发言权的贾政态度暧昧,贾政明显更欣赏黛玉的才华,却担忧黛玉的身体状况,他采取拖字诀规避来自母亲和妻子双方的压力。

而王夫人一方面和妹妹薛姨妈放出金玉良缘的传言来制造舆论,另一方面又进宫寻求亲女元妃的支持,向贾政施加压力。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在这种情况下,宝玉的婚姻无论选了哪一方都是顺得哥情失嫂意,如果不是王子腾升官,王夫人一方实力大增,黛玉身体又每况愈下,这件事绝不可能那么快就出现定局。

三,宝玉自身能力差,并不是世家眼中的佳婿人选。

从宝玉自身看,他不可能在家世相当的世家中找到比宝黛更合适的婚姻对象。

宝玉除了外表,几乎一无是处。

(丨)没责任感。

宝玉是嫡次子,有优秀的哥哥作为家族重点培养对象,他不必承担起振兴家族的重任,相应的对于家族也没有丝毫责任感,对家族的兴衰他漠不关心,还不如探春,黛玉有清醒的认识,是个得过且过的二世祖。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2)没男子的阳刚之气。

宝玉是在贾母的溺爱中长大,整天和姐妹们厮混在一起,喜欢制作胭脂,为女孩们效力,这样的男人看似温柔可亲,可遇到事情却最没担当,金钏之死他要负很大责任。

在贾母与王夫人的双重保护下,他始终过着巨婴式的生活,无论宝钗还是黛玉在思想上都比他成熟得多。

(3)没有上进心,放在现在就是啃老族。

宝玉喜欢风花雪月的生活,如果哥哥贾珠还在世,他可以这样无忧无虑地混一辈子,可惜贾珠死了,他被养废了,既不能也不想承担属于他的责任,只想靠着祖荫混日子,认不清现实的残酷。

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其实宝钗,湘云那样劝说宝玉学习、上进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见,包括黛玉内心深处也是认同宝钗的看法的,否则不会对宝钗劝说他的话心下暗服。

古代讲究女子高嫁,以求给家族带来更大的助力,老国公为女儿贾敏选婿,就选'林如海这样的潜力股,真正有底蕴的家族,谁会看上贾宝玉这种不事生产,没担当的人呢?

所以连张道士都敢信口为宝玉作,媒,连傅秋芳这样的大龄剩女也会肖想宝玉的婚姻。

现实是残酷的,宝玉无能的名声在外,到了适婚年龄,根本乏人问津,只有贾母和王夫人被爱糊住了双眼,无视宝玉的缺点。宝玉根本不是婚姻市场中的绩优股,只是老大难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宝玉看似香饽饽,实际是婚姻里的困难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hw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