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面面观头号玩家好文推荐东写西读
【纯干货】孩子课外班那些事儿,家长不知道就容易“掉坑里”而不自知

【纯干货】孩子课外班那些事儿,家长不知道就容易“掉坑里”而不自知

作者: 晰念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8:43 被阅读37次

真心讨厌我自己的文章题目打上“纯干货”这怂玩意!但是,确实希望能够被更多家长看到,因为这篇文章有实践意义。

来源于实践,又可以应用于实际。

真心不希望大家走弯路而不自知,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孩子的宝贵时间!

言归正传。

社会浮躁,家长焦虑,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教育越来越功利化,教育行业乱象横生。

自古都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教育也一样。

懂行的家长,能为孩子选择相对不错的老师,不负金钱不负时间。

不懂行的家长,大多是花钱买了心安……反正,别人的孩子在外面学了我们也学了!至于学成啥样,无从考量。

国家严抓校外培训机构是合理的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参差不齐,最终结果是家长花钱买心安,孩子受其害,白白把孩子的大好时光浪费了。

作为曾经的业内人士,给身为父母的您几点建议:

【看资质】

选择校外培训机构,要看资质。要看这个机构是否具备办学资质,要看带班老师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

既然要做教育,首先就要身份合法,这是国家对公民的一道基本保障。假如连这道门槛都没有了,那么教育行业更会鱼龙混杂。有着这道筛子,至少可以筛去一些垃圾。所以,不要认为资质考察没有必要。

可以去看看,有多少教育机构的老师连基本的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您拿什么保证您把自己的孩子交到了“老师”手里?

可能有的老师确实不错,但是因为财力等综合因素可能目前不具备国家要求办学机构标准,但是他也要有教师资格证。

虽然有这个证不代表持证人一定具备多么高超的讲课技巧,但是既然个人要从教就要对自己有个标准和要求。

个人合法化,是对家长和孩子的第一尊重,也是自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一份态度。

【问问题】

其次,选择教育机构试听课后不要着急给孩子报名。多观察孩子,多问孩子几个问题。

为了达到招生目的,招生体验课一定带有“讨喜”加“诱饵”双重成分。

因为招生体验课结束后,准家长们一定会问孩子:“怎么样啊?”

一般孩子们很开心,并表示很喜欢,想报这个班,招生体验课就成功百分之八十了。

家长见状都乐意为此买单。

您不妨多问孩子几个问题:“课上老师都讲了什么那么吸引你呀?快分享给我听听。”——进而判断孩子到底是不是听课了,是不是被课程本身吸引了。

如果孩子能够说出某某几点吸引了他,证明他确实喜欢这个课。

反之,如果说不出来,那您就可以继续聊:“除了上课,老师还说了什么吸引你的事没有?”——公开课,大多会设置报名有礼品、奖品作为诱饵。

家长需要区分孩子是为了课程报名还是因为礼品报名,很重要!

以上适用于只试听过一次课的情况,有些课可以交费连续试听几次课。那么需要考察孩子什么呢?

孩子有可能说:“妈妈,我喜欢这个课,您帮我报名吧!”

如何应对?

“你喜欢这个课,真是太好了!你能和妈妈说一下你听了几次课的收获吗?”——依旧考察孩子对课程的吸收度,进而判断孩子的真正喜好。

如果孩子说得头头是道,那么可以考虑报班了,特别是能够在孩子的学习中找到蛛丝马迹的变化,那么报班不会错——孩子确实是喜欢课程本身。

如果孩子说不出来什么,只是说喜欢老师,那么就要追问一下:“是不是上这个课的老师让你感觉很好?”

孩子可能给出肯定的回答,那么存在两种可能:孩子喜欢老师喜欢课,只是目前没有学习变化;孩子只是喜欢老师哄着她玩的感觉,有别于公立学校老师的严肃。

这个就要追问一下:“你们老师上课都做了什么让你觉得有意思?”

如果孩子表达的内容是和上课有关的趣事,那么说明老师是个上课有趣的人,孩子喜欢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孩子表达的内容是老师带他们如何玩,那么没有必要报了,老师纯粹是为了哄孩子高兴进而把手伸进家长的腰包。

如果遇到比较年轻的老师,很有可能就是经验不是很足的新老师,不建议高年级学生选择年轻老师,如果一个老师hold不住学生,那么学习效果一定大打折扣,需要家长去跟课听一下再做判断。

【低年级如何选?】

低年级家长,除了考察老师的专业技能,还要考察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

老师是否懂得孩子、是否能够正确判断孩子的某种情况,最重要的是是否用呵斥和命令在控制孩子!

毕竟,幼小心灵不容伤害。

【机构大PK小PK个人】

一般相对大的机构,有完备的教研体系和教研规划,对教研的重视也是对家长和孩子的负责。小机构和个人,不好保证全凭良心!

【机构里的专职老师和兼职老师】

受教师资源和待遇影响,不是所有机构的老师都是该机构的专职老师,会聘用兼职老师代课。

区别就在于:兼职老师只是上课来一趟仅此而已,构很难把控兼职老师,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因为兼职老师很可能是某学校的老师,平时在学校带班很难参与到机构统一的教研中来,兼职教师是否备课不得而知。

相反,机构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对自己机构的专职老师教研方面的把控还是比较严格的。

毕竟,课程质量是机构的命脉。

【总结这些“坑”】

有资质总会比没资质强——这点还是要相信国家的。

多问问题,区分是喜欢课程本身,还是被诱惑——礼物是个坑,哄骗和取悦也是坑!

区分机构的专兼职老师——兼职老师不受控于机构;

低年级学生,保护心灵比学习技能更重要。

“佛度有缘人”,大家“按需自取”吧。

【纯干货】孩子课外班那些事儿,家长不知道就容易“掉坑里”而不自知

砍柴书院征文:

#砍柴书院征文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c/05c8be3416df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纯干货】孩子课外班那些事儿,家长不知道就容易“掉坑里”而不自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ix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