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广州的这两天,时间安排得有点紧,才发现有那么多的事情,其实都可以放下来。比如小说,比如工作,比如家人,比如朋友……
我们的一生真的很短暂,不管做不做什么,时间都会一天天过去。即使是那些放不下的事情,到了不得不放下的时候,也一样会松开我们的手指。感觉终究只是感觉,承认与否,接受与否,都不能打破存在的客观。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做着这样那样的事情,有的有意义,有的没有意义。
如果以最终的死亡作为背景,一切都会归于无边的虚无,之前已经过去的岁月,之后还未来到的光阴,都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可是此时此刻,我们依然活着,心脏会跳动,双肺会呼吸,思维也没有停止过运转。即使最终都逃不过死亡的结局,也无法完全磨灭存在的事实。就像天空不曾留下痕迹,但是大雁已经飞过。
所以,相比于卢梭“无人生前能称幸福”的观点,我更加喜欢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对于死者来说,世俗意义上的命运仍是多变的,于是他将随着子孙的兴衰荣辱时而幸福,时而不幸了。盖棺,也不能论定。
曾经很喜欢的一本小说《悟空传》,作者今何在也于书中写道——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我写不出如此精彩的语句,并不妨碍我对这种思想的向往和支持。活着,终究是好的;痛苦,也是人生的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