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这本书作者写的太好了,也或许是翻译的水平太高了,总之这是我读的商业类书籍中最容易看懂的、能够看进去的一本。
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讲商业分享给读者一些相通并且普遍适用性的思想。让我看到了在投资领域大咖们如何博弈、如何做事。且读起来畅快轻松。
为人所不为,为人所不能
作者识人识己。在与他人合作中非常能够很好的形成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合作。
创立和运营小企业的难度和大企业相差无几。在同样的困难和压力面前,要确保创业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全身心投入。
我们希望因卓越而广受赞誉,而不是靠勇猛而草率起航。
保持开放思维,抓住罕见机会
无论我们之前取得了什么成就,现在,我们都是一家初创企业。
我认为首支基金应该募集10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首次募股基金。彼得觉得我在白日做梦。
“我们什么经验都没有,为什么会有人给我们钱呢?”他问道。
“因为是我们啊,还有时机稍纵即逝。”
作为营销人员,我学到,仅靠一次推销是不行的。你对事物存在信念,但不能保证其他人也这样。你必须一遍又一遍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你必须用你的论点和个人魅力压倒他们。如果你相信你推销的东西,对方却拒绝,你应该假设他们并没有完全理解,所以你要再给他们一次机会。经过多次讨论,彼得以他自己的方式屈服了。
“如果你真的推荐,那我就同意。”
独辟蹊径
这段内容里彼得说的一句话,让读者感觉到创业之始的困难:
“如果下次你再这样让我碰钉子,我就杀了你。”
拒绝是可怕的,它会让人羞愧难当。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无论任务多么困难,道路多么曲折,即使你感到绝望,也必须继续前进。我们的遭遇几乎让我感到山穷水尽,我们的事业几乎让我深感挫败无望,我几乎看不到前面的路。但我绝不回头,我必须勇往直前,百折不回!
彼得每次见面前都会告诉我:“山高路远,我们要开山辟路。”
在创业6个月时,机会来了,保诚集团同意出1个亿。在拜访保诚集团之前,几乎跑遍了所有目标公司和潜在客户。之后扬帆起航了。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专注于他们自己的问题,而使自己脱困的途径通常在于解决别人的问题。
在经历了各种心惊肉跳、心如死灰之后,他们经历了一年时间募集了8亿,虽然没有募集到目标值10亿,但是作者对风险和机会的把握真的是敏锐。他及时速战速决关闭了基金,拿到了投资的钱。而在当天道琼斯指数就下降了508点,如果再拖延一两天关闭基金,可能所有努力就将付之东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