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童 谣
顾 冰
春节前,一位近六十年没有见面的小学同学来看我。他小时候的模样,我是一点也没印象了,但他讲起谈老师,以及谈老师教我们学习写诗的事,却记忆犹新,至今未忘。
他说起谈老师的情况。谈老师的爱人,是宁波海军军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她就调宁波去工作了。他是最早一批社办企业供销员,全国到处跑,后来,成了小老板,所以,时常去看望她。见面时,她总是问起我的情况,说牛牛应该朝诗歌方面发展,还说,喜欢写诗的人,是怀古念旧的人,情感丰富热烈的人,即使成不了诗人,但写诗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他临走的时候,说谈老师身体不错,约我等疫情过去了,一起去宁波探访她。
这个春节期间,我满脑子都是谈老师的事。谈老师,名叫谈瑛,女的,块头威猛,比学校里的男老师都要高大。嗓子也不像女的,沙沙的,瓮瓮的。每天上完课,我们做作业,她坐在讲台旁边抠脚丫,一边抠,一边嘴里还发出咝啰咝啰的声音。有人说,那是因为她脚上有癣。后来,她怀了孕,病热(妊娠反应)得很厉害,经常讲着讲着课,就冲到教室门外呕吐。有一回,她突然想吃荠菜馅馄饨,那时,荠菜都是野生的,但她挺着肚子,弯不下腰去挖,就叫我们去挖,还特地关照,不用多,每人挖一把就行了,别影响学习。她很严厉,上课迟到了,她要让你在教室门口,站上半天,课堂上有人讲话,也要令其站到靠墙去。课堂作业做不完,放学不许回家,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你急着回家割喂猪草,她不管。她常说,我要吃了糯米饭,和你们缠(干)!串条老是抄我的作业,一次,让谈老师发现了,她一把就把串条的作业本撕碎了,这还不算,她让串条重做。天快黑的时候,教室里就剩谈老师和串条二人,她还是不准串条回家。后来,串条娘来了,再三说好话,也不行。最后,谈老师说,我去拿盏油灯来,他做到什么时候,我陪到什么时候,就是到天亮,也要做完!
因为谈老师特凶,串条请我编几句顺口溜羞羞她。我不懂啥叫顺口溜,问串条怎么编。他说,怎么丑,怎么编,不过要押韵好说。我心里不愿编,因为,谈老师特喜欢我,我从来上学没迟到过,上课时,也没说过活,做过小动作,更没有完不成作业被关夜学。(关夜学,常州土语,即留在学校)那回,早晨上学,我摘了桑葚吃,吃得满嘴满手乌黑,被谈老师发现了,她还把我揪到池塘边,摁着我的头,用她的香胰子给我洗,她的丈夫从宁波寄来了话梅,她还非给我吃一颗。见我不肯,串条说,你要不编,以后,上学我不背你了,回家,也不帮你割草了。一下子,我被俘虏了。因为,小时候,我的左脚砸坏了,不能行走,耽误了上学,直到九岁,才进了学堂门,但还是一瘸一拐的,经常痛得不能走路。那时,我身体很瘦,串条又高又大,他每天和我一起上学,有时他就背着我,可以说,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常言道,君子为朋友二肋插刀,我怎么能让他不高兴呢!我终于抝不过他,还是违心地编了几句 :
谈瑛丫头家,
喉咙策里哑,(策里,常州土语,即非常,极度)
上课抠抠脚枝丫,
想吃谢菜一人挑一把。(谢菜,常州土语,即荠菜)
串条不愧是个出色的传播员,很快,校内校外,这段顺口溜就传遍了。一天,我们放学走在路上,又齐声一遍又一遍地喊着这个顺口溜,喊完,便哈哈哈地笑上一阵,甚觉畅快,他们夸我编得好,解气,来劲!将来,准能成为大诗人。我心里却也隐隐地得意,这个顺口溜,不管咋说,把谈老师的特点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了。柱大路过,他唬着脸说,一帮皮沓子,没大没小,不知道师恩,叫谈老师听见了,不打你们的手心!串条做着鬼脸说,学校早不兴打手心了,顶多罚站,又少不了什么,我才不怕呢!
不久,谈老师果然兴师问罪了。这天,谈老师一走进教室,板着面孔,目光像二支利箭一样,直视着串条。你给我站起来,把语文书翻到七到八页之间。串条指头蘸着涶沫,哗啦哗啦翻了一阵,愣在那儿了。谈老师问,怎么还没翻到?一顿饭也该烧好了。串条一脸懵懂,老师,只有六七页之间,没有七八页之间。谈老师说,噢!是这样,那是老师糊涂了。那你把谈瑛丫头家这个顺口溜,给我念一遍!老师,课本上没有。你不是背得很熟吗?谈老师又追问。我原以为,串条天不怕地不怕,上课何惧站墙旮旯,说就说呗!可是,这会儿,他却怂了。他嗫嚅地说,我不会背。这时候,我觉得我不能再沉默了,我应该挺身而出。因为,这顺口溜是我编的,我不应该让串条为我背锅,我做好了罚站,甚至被关夜学的准备。我站起来说,老师,我会!谈老师把目光转向我说,好啊!那你上来,在黑板上,把它写下来。我眉头都没皱,就像电影中,慷慨赴义的革命志士,走到黑板前,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顺口溜。
写完后,我低着头,站在讲台旁边,准备老师的怒骂和处罚。
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谈老师非但没有生气,更没有责罚,而是笑着说,你坐到座位上去!然后,她先是纠正了一个错别字,把谢菜改为荠菜。接着,她说,这是一首很好的顺口溜,也叫童谣,好在哪里呢?好在一是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形象生动,二是文字简洁,朗朗上口,通俗易记。稍停顿了一下,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现在才四年级,你们知道,文学作品有哪些样式吗?大致说,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报告文学,这顺口溜也属于诗歌的范畴,是最初的民间文学,诗歌本来就是由劳动号子这样的原始创作发展而成的,包括民谣,而后,才有了诗经,有了唐诗宋词,有了白话文现代诗。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古人亦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故曰诗言志,就是诗为心声。它的特点,是语言高度凝炼,想象丰富,情感浓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希望你们从小从学习诗歌开始,热爱祖国的文化,传承好中华文明。
为了让我们多了解诗歌,谈老师一次专门给我们讲解了二首古诗。一首是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另一首是郑板桥的《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讲了以后,她让我们也写一首咏物诗。写诗,还咏物诗,我们哪会。看着我们一张张愁苦的脸,谈老师说,写诗说难,也难,就说古诗吧,它有固定的格律,最主要的,一首诗要有诗眼。说易,也易。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就是说,要多读,其次,多看,就是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捕捉灵感,诗兴一旦来了,就如滾滾海潮,挡也挡不住。
放学后,我一边走,一边想着老师的话。时值深秋,寒风瑟瑟,树叶纷纷从枝干坠落,一派肃杀的气氛。我走上石桥,看到岸边有一棵柳树,树叶都掉光了,全身光秃秃的,就像一位暮年长者,全然没有了春天那种婀娜多姿,随风摇曳的相貌。于是,我从书包里拿出铅笔,写下下面这首诗 :
秋 柳
瑟瑟秋风如刃刮,
满头不剩一根发。
当年尔等多柔媚。
今日缘何老掉牙?
第二天,我兴冲冲地将这首诗,交给谈老师。她很高兴,说我的处女作写得不错,特别是如刃刮和老掉牙,用词形象贴切,有点意境。但她又说,小诗有些俏皮,深度不够,如果能把景写得更细腻些,把情抒发得更大气些,就更好了。
一连几天,放了学,我都呆呆地站在石桥上,看着柳树出神,晚上,躺在床上,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更好的句子。突然,有一天,石桥下,有几个人在议论蒋介石妄图反攻大陆的事。柱大说,当年,我们在朝鲜战场上,把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都打败了,还怕它老蒋个球?他们要敢来,我第一个冲上去!和尚在一旁揶揄道,你缺了一条腿,怎么冲,拉倒吧!快别提你那个当年了。
听到这里,我看着风中的枯柳,心中顿时灵光一现,又一首诗涌上了脑际。
秋 柳
一树枯木颜色衰,
碧叶落尽使人哀。
英雄莫道当年勇,
一去难追不复来?
这第二首诗,谈老师很是赞赏,她不但在课堂上朗读,还把它贴在了墙上学习园地里。
从此,我学习写诗的兴趣更大了。为了弥补那段顺口溜对谈老师的伤害,以表示对她的敬重,我又写下一首顺口溜 :
谈瑛老师二十八,
美丽好比三月花。
为何头上没青丝?
那是粉笔染白发。
为何嗓音不清脆?
那是授课讲成哑。
你说娃是一张纸,
你要描出好图画。
你说娃是一粒籽,
你要种出好庄稼。
你是耕作好把式,
你是一个好画家。
待到八月金秋时,
累累桃李遍中华。
这首顺口溜,费了我大量的脑细胞,自我感觉倾注了对谈老师深厚的感情,发挥了我的超常水平。可是,谈老师看了却直皱眉头,很不满意。我很是不解,是情不够真,还是词不够美?谈老师摇摇头说,做诗好比做人,要做好诗,先要做好人。一个好的诗人,他的诗是用来赞美劳动人民,赞美一切美好事物的,而不是用来阿谀奉承的,只有这样的诗,才是好诗,才有生命力。你看,杜甫为官时,也写过不少诗,我们叫它应时诗,马屁诗,如 ,他有首诗中写道 :
小臣持献寿,
长此戴尧天。
为了取宠于皇上,他极力献媚,把皇帝比作是尧圣,光耀千秋。这样的诗,流传下来了吗?而只有他那些反映民间疾苦,鞭挞社会黑暗的诗句,才代代传诵,流传千年。像 :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样的名句,怎么会消失呢?有句话说,愤怒出诗人,不是说写诗要发怒,而是不能无病呻吟,装腔作势,要激情澎湃,有真情实感,诗人心中要装着百姓,装着波浪滔滔的大海,这波涛越高,你的诗兴就越大。随后,她送我一本《唐诗三百首》。她说,这本书,是她特意让孩子的父亲,在宁波买的,她就要走了,留给我作个纪念。
以后,谈老师调走了,我也上中学了。在中学时,我始终没有忘记谈老师的话,没有辍笔。因为感念谈老师,我又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我真实情感的表露,绝没有谄媚之意。
妈 妈
有人说,
你是春雨,
滋润着一株株小苗,
慢慢长大;
有人说,
你是梯子,
甘愿驮着我们,
一级级向顶端攀爬;
有人说,
你是星光,
有了你,
再黑的夜我们也不怕;
有人说,
你是渡船,
载着我们,
送向海角天涯。
而我说,
你是我们的妈妈,
从小到大,
无论是刮风下雨,
还是春秋冬夏,
你喂养我们乳汁,
你为我们缝补衣袜,
你扶我们走出第一步,
你教我们说第一句话,
离娘的孩子行千里,
你时刻深深牵挂,
我更愿我们是一家,
寥廓的苍穹中,
你是耀眼的太阳,
而我们,
是报答你的红霞。
诗写好后,我想寄给她,一是表达感恩之情,同时,也送去我对她的思念。可是,我四处打听,不知道她在宁波的住址。从此,我把这首诗,连同无法寄出的信,放进了书包,藏在了心里。参军入伍,我带着它,还有他送我的《唐诗三百首》,走南闯北,须臾没有离失。
同学走了以后,我又从箱底,把这首诗找了出来,我准备带上它,去看望阔别六十年的谈老师,作为我最厚重的礼物。我还要告诉她,因为一首稚心无忌的童谣,她用对学生的爱,使我爱上了诗歌,诗歌,让我活得精彩,活得快乐。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人生无常,夙梦难圆。昨晚子夜时分,刺耳的手机铃声搅碎了我的梦境。电话是那位同学打来的。他断断续续地告诉我,谈老师已于昨日走了。
作于2020.2.8(元宵节凌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