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或者应该说绝大多数时候,无论对谁对什么事儿,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失望,我们只是需要去认清一点事实而已。
如果说,来这世上走一遭是一场,豪赌的话,我们只是需要去意义到,在这个游戏里面它有规则。就仿佛,赌场上你需要知道有些事情它是怎么运行的。
一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义务帮助我们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义务帮助我们。如果他们提供给了我们帮助,我们需要感谢,因为他们所提供的,并不是他们的义务。

我记得第一天抵达英国的时候,已经是午夜时分。我和小伙伴找了同一个学生公寓,也联系了各自的学姐,在我们到达的时候转给我们房卡。而恰巧的事儿是,两位学姐当天都不在,也都拜托了另外的学长转交我们房卡。
就在两位学长下来转交我们房卡的时候,可能因为一个人出门在外,再加上深夜时刻,我突然就顿悟了一件事儿。
最早知道“顿悟”(epiphany)这个词,是在看美剧《蛇蝎女佣》。当时只觉得惊讶,但也不敢轻易用,因为太高级了。后来到了这边,也遇到过两三次,有人在聊天的时候,提到它。但是我仍然不敢用,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才叫顿悟,直到那一刻。
那个时候因为公寓大厅也需要刷房卡,我和小伙伴催着夏风等在楼外,庆幸没有蚊子。给我房卡的学长,下来之后,帮我把两个大尺寸的箱子推进公寓的大厅,还问我肩上的包重不重,我连忙摇头。
进了大厅之后,给朋友送卡的学长还没有下来,女孩一个人在楼下呆着总不那么安全,即使这是学生公寓。于是我问帮我推着箱子的学长,能不能稍微等一会儿,等我朋友拿到房卡。我想着如果等了5分钟对方还没有下楼,那么我就让学长把行李留着,而我继续陪着朋友等。总不好意思让人家帮我把箱子推上楼吧。学长表示没有关系,可以陪着我们一起在楼下等。
好在没一会儿,那位学长到了。
他到了大厅,看了我们一眼,然后向我朋友核对了名字。之后,拿出房卡。然后,转身,就走。
我几乎还记得自己当时的表情,那种瞪大了双眼的神情。我转头看看来接我的那个学长,他就跟我笑了一下。道别的时候,我一下子之间意识到,埋怨、失望或者其他对于这个学长的judge,是不必要的。
可能会觉得,对方都下楼了,反正住在同一层(那个时候选的学生公寓,是ensuite类型,4人或者6人共享厨房和客厅,有自个儿的卧室,连带着个人卫生间),上楼的时候也就是多带件行李的事儿,怎么对方就不顺手帮个忙呢?但是他的任务本就是转交房卡,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至于他后面帮不帮忙搬行李,那只是个人行为。他不帮忙,人之常情,他帮忙,我们则需要感谢。
初高中时,父亲跟我讲过一句话,他说,靠爹有靠娘有,不如靠自己有。话糙理不糙。父亲自己很感同身受,他年少时就开始经商,但是家里祖上,即使我爷爷这一辈也是没有经商经验的,所以父亲自打确定经商以来,直到和母亲结为夫妇,所有的基础和成绩,都是他一个人打来下的,去结交比他年长的人,参加各种饭局酒局,一切的一切。
现实正是如此,即使世上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疼爱,是愿意为孩子付出任何东西。但是不可避免父母们无法提供帮助的时候。更现实的一个问题是,父母们总会有离开孩子的时候。当孩子组建自己的家庭的时候,当父母们真得走的很远很远的时候。
连这个世界上,心甘情愿为作为孩子的我们,付出一切的父母,都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又可以从谁那儿得着无偿的帮助呢?
所以遇着事儿了,别人帮助了自己,记得感谢,重要的话,一定记得放在心上。如果对方没有帮助我们,也没有必要失望,因为这并不是他们的义务。
没有得到帮助的我们,不如学会处之泰然,认识到“这的确是我们自个儿的事”。
二 有些缘分,以轻松的态度去面对
小女孩之间的情谊是莫名其妙的,现在的我无法明白为什么十几岁的自己和朋友们下了课,去卫生间都要手拉着手。也发现,自从十几岁以来,每一个阶段上都会寻找那种可以那种推心置腹的,搭档。
但是随着年龄越往上走,路走得越远,会发现这是没必要的事儿,因为不是每一段缘分都需要去珍惜。
我始终相信,两人之间的情谊,朋友也好恋人也罢,在过了热恋期之后,归于平静的那段时间里,若是大家还能舒服地相处着,那便是一段需要珍惜的缘分。然而在相处过程中,慢慢发现并且反感在自己眼中,对方的一些缺点的时候,那么这段缘分,或许已经到了某个点儿了,没有必要再往上走走了。
所以并不需要强求,毕竟不是每一段感情,每一段缘分都是能轰轰烈烈在一起,然后,舒舒服服地相处下去。
当一个人离开故土,无论是出了个国家还是,到了国内的另一个城市,当脱离家乡,脱离家的时候,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太多了,会发现自己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事情,形形色色的人。以一种随缘的心态与期待去面对来来往往的人或许可以将生活过得轻松些。
正式开学之后自己整租了房子,然后找了自己认为或许会相处得舒服的室友。两个月过去逐渐发现,原来并不是。我们的关系,因为比如说性格不那么合拍,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无法磨合的话,它并不可能达到我原先期许的。比如说做好朋友,一年之后,她读完研回国,等我每年放暑假回国的时候,我会想要跑去她所在的城市,一块儿聚餐聊聊天。我们也许就止步在眼前的状态下,室友,或者普通朋友。跟别人提起来的时候,跟妈妈聊天的时候,就只是会以,那个室友,这一类的称呼,仅此而已。
所以,不是每一段缘分都需要特别特别得去渴望它的成长,有些时候它只能发芽长大到这个程度。所以不如随缘,无所谓缘分来或者不来;缘分到了,无所谓它要怎样发展下去。
当然,如果确定自己很喜欢对方,想要成为朋友,或者真的真的觉得很需要去珍惜对方,那么就去把握住这一段缘分。如果不是,不妨说一句随缘,关系到了这个阶段差不多了,没办法再往下走下去了,也没有关系。
三 对自己的成绩,停止失望
我总认为自己很搞笑的一点儿可能就是,不知所谓的自信。
我一直没有觉得我会失败,比如说在写作这方面,我就是没有想过自己,比如说无法干这件事儿。其他时候碰上不会做的事儿,我会想说,那就去学啊。但是从来没有想过,类似就是学不会这样的结果。
昨天晚上的时候,我把一篇文章再一次修改了,然后投稿。对方估计五分钟不到的时间,就把这篇文章拒绝掉了。那个时候我,很惊讶。
因为我一直以来认为编辑的速度,起码得耗个两天,长长的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人家毕竟有那么多的事儿、那么多的稿件要看。
事实上,我被拒绝的情况并不少见,除了高中那段时间参加,叶圣陶杯,或者语文报杯一类的作文竞赛,我都能拿到,一等奖一类的名次之外。单是新概念作文,我就一直被拒绝着,从没有进入复赛。在网上投稿也是如此。给公众号投,给征文大赛投,几乎都是被拒绝。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说,嗯,我可能不适合干这一行。
因为,我总是乐意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而我的使命,可能就是写东西这玩意儿了。至于现在,我还不能领到这张使命卡,只是因为我还需要更多的磨练罢了。

所以我收到那个拒稿的消息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惊讶,惊讶他居然,这么快就能给我回复,其他情绪,可能没有再多了。我会告诉自己,嗯,这一篇在这儿没有过啊。但是给自己的否定的信息不会更多了,不会让自己处于“怎么又没过”的状态。因为我知道,我本身的能力尚且在那里,我才刚出发没多久,心急是没有必要的,失望更不必了。
前几天和母亲的聊天里,母亲说过年的时候要去算命,算算我的桃花运。我同母亲讲,帮我算算我的事业运吧,给我看看我的贵人什么时候到。我母亲极其不喜欢我这么说,因为父亲也这么说。
现在父亲事业方面发展的还不错,他有时候就会念叨自己遇上了贵人。母亲跟我说,哪里是遇上了什么贵人,母亲从父亲最开始初具雏形的
念头开始分析,一步步讲下来,直到现在有的成绩。
我听明白了,我也告诉母亲,我说我知道,准备,然后加上机遇。只有在准备好了的情况下遇到机遇的时候才能知道,那就是了,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一伸手就把机遇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在每一个现在成功的写手背后,我想他们都是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历史,这段时光里夹杂着孤独、空窗、疯狂的写文章并且期待,还有疯狂写文章的同时无人赏识的彷徨与怀疑……
所以,没有必要失望,没有必要对自己失望,没有必要对编辑失望。
对于写作的人来说,真正要做的事,是去积累,专注输入与输出。
网易公开课里有一个对英国国家剧院的编剧采访的合集,其中有一个相对年轻的编剧说,他从来不把自己的第一遍草稿拿给别人看,因为他知道那很垃圾。他们相信,只要能把第一篇草稿写出来,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成功,之后的事情就是反复修改。
所以,作为写手,我们不需要,也的确没有时间去做“失望”这一件奢侈的事儿。单是把草稿写出来,就花费时间,之后还要时不时去修改它。
瞧,失望是一种多么没有必要而又代价高贵的情感。

(无戒90天写作成长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