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老师曾经说过,我们一辈子有两次成长机会,一次是自己作为孩子,这个时候父母和他们的养育方式无法选择,所以会留下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另一次是自己作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孩子比大人更临在,从孩子身上学习临在的品质,找回失去的天性,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所以说孩子是上天的礼物,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份责任,更是生命回归的指引。
这段话我自己特别有感受,我们经常在说感恩的时候感恩天地,感恩父母,但是很少会想到去感恩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就像陈老师说的,当我们能够作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不仅仅是我们教孩子些什么,更重要的是孩子也会教我,教会我们一些什么东西。
我们不仅仅是一味的强调父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而是把父母和孩子都看成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生命。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影响,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习社会化的进程,而我们在孩子身上学习临在的品质,当你不知道什么是临在的时候,你去看小孩子,那你就能在他身上找到那份临在的品质。
初次为人父母,很多人看了很多书,学习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可能是基于生命层面更多一点,和大家之前看到的,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是全新的一个角度。日本有一个作家叫伊坂幸太郎,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他说,我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我相信很多爸爸妈妈应该也听过这样的话:就算是开车,或者说是做一些其他的上岗所需要证书的技能都要去考一个执照,唯独做父母是不需要考执照的。
做父母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学习,还好我们现在有网络,有各种各样的平台,也给我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也希望做父母的人多多学习,而不仅仅是依据经验。

我们的文化从来就很重视家庭教育。国学当中有很多都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比如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等。不过就目前整个大环境来说,仍然是受封闭式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我们目前的大部分家庭的这个亲子教育仍然处于一种朴素的、自发的,比较随意的阶段,基本上没有科学的成体系的家庭教育。
首先,我们养育孩子到底应该是如他所是,还是如我所愿?我们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内心有一种非常大的焦虑,决定整个家庭的家庭氛围的,就是我们这些做父母亲的人,如果我们自己极其焦虑,孩子内在就没法放松下来,因而也会影响学习的状态,导致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
我的亲子教育理念是,我们要做温暖的父母亲,而不是去做家长,做父母亲的概念是温暖的,父亲母亲,爸爸妈妈,这样的称呼,说起来都是感受,都是温暖的,满满的都是爱,这是爱的称呼,但是所谓家长是什么?我们一说家长带一个长字的时候,它的定位是一个管理者的定位,那你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成了对立的关系。
所以回过头来说,亲子教育“亲”应该是更重要的,这里的“亲”指的就是父亲和母亲,那为什么我刚才说亲子教育当中,我们应该更重视“亲”呢?因为现在整个家庭氛围都处于那种高压,焦虑,恐惧的状态,其实,都是因为父亲或者母亲自己的内心不够稳定而带来的,而如何让我们的父亲和母亲减轻焦虑,减轻压力,成为科学的、有爱的、会爱的父亲和母亲呢?

一、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刚才我们也谈到,就算是开车也需要考个驾照,不然的话你是不可以开车上路的,那样的道理,教育是不能无师自通的,父母的这个自我成长的十分重要,我们都知道现在社会不同了,我们的孩子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而我们父母养育我们的那一套,在当今孩子的身上,已经行不通了。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爸爸,他带着一个初二的男孩子来做心理咨询,然后这个爸爸一进门就气急败坏的说,老师你给我好好管教管教!我现在连讲道理都讲不过他了!我们能看到这个爸爸的那种无奈,沮丧,气急败坏。说实在的,现在有几个父母讲道理,能讲过自己的孩子?因为现在的大环境不同,科技的发展,整个世界、整个地球变成地球村,所以孩子能接触到的信息量非常大,做父母的不学习,已经赶不上孩子了。
而且,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曾经是受伤的孩子。我们以为,靠自己的意志力可以做到,不重复自己童年时候所受过的伤,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
检视一下:我是否能全面无条件的接受自己,不管是好还是坏?我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采取恰当的行动?第三,我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二、既要重视身体健康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我有的时候会问父母们一个问题说,当你的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你会揍他吗?绝大多数父母的回应都是不会啊,心疼还心疼不过来呢。当孩子感冒了,发烧了,或者身体有疾病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关心他,爱护他。
但是,当你的孩子心理有问题的时候,比如说他压力很大,比如说他状态不好,有没有妈妈敢于跟老师说我的孩子状态不好,请求在家休息呢?恐怕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想方设法的把孩子哄到学校里面去来令我们安心吧?
我们一般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不知道当你的孩子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时候,就算他仍在学校,实际上他的学习效率也是不高的,就像她感冒发烧了,你还逼着他到学校里边坐着,昏昏沉沉的,那一样的道理,还不如让他在家里好好休息,调整好了之后,再回到学校去,更加高效率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