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怪的有二伯
今天分享《呼兰河传》的第六章,在这一章里萧红主要写的是性情古怪的有二伯。
这章一开头萧红就说: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
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
你若送给他吃,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
性情古怪的有二伯,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
祖父说:有二伯在三十年前他就来到了我们家,那时候他才三十多岁,而今有二伯已经六十多岁了。
他的乳名叫有子,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还叫着乳名。
祖父叫他:有子做这个,有子做那个。
我们叫他:有二伯。
日俄战争时,全城的人都跑光了,我们家的人也跑光了,只有二伯留下来看家护院。
有二伯应该是萧红家的长工,又类似于他祖父的养子,她家的管家之类。

仔细读了第六章,感觉有二伯这个人的形象有些大先生鲁迅笔下的阿Q和孔乙己的影子。
穷酸,麻木,虚荣,死要面子活受罪,说话文绉绉,特讲究,标准的杠精一个,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穷较真,迂腐,失意落魄,又不觉醒。
一辈子受穷,无正式职业,无业无家,无媳妇,当然更不可能有孩子,这是有二伯的硬伤。
他每每和老厨子斗起嘴来,只要老厨子拿“你是个老绝户”这话来骂他,他便大惊失色,嚎啕大哭,那就是他的致命伤、软肋,他最害怕别人这样说他。
有二伯和孔乙己最相似的地方就是“偷”。
孔乙己偷的是书,而有二伯呢,是监守自盗。
偷萧红家的铜酒壶、白铁皮大洗澡盆,偷家里的米,到外面米行里去卖,总之他会偷能偷到的一切东西,到外面去变卖。
我觉得在偷东西这方面,有二伯比孔乙己更不堪。为什么要去偷主人家的东西呢?
有二伯为什么不能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好好的养活自己,做一个本本分分的人,让别人看得起,过有尊严的生活呢?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当然要过有尊严的生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
在那样一个社会,当一个人的温饱都成问题,何谈尊严?
活下去和尊严哪个更重要呢?活下去大于一切虚伪造作的礼教。
也许祖父给他的工钱太少了,让他不能自立。也许萧红的家人对他太苛刻,他心里不平衡,用偷东西来报复主人。
也许萧红的祖父给有二伯的工钱并不少,他拿着这些钱又做了别的事情,比如吃喝赌等等。
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萧红在文章中并没有做详细的交代,只是说有二伯没有钱,有机会就偷东西变卖。
有二伯喜欢别人称呼他:有二掌柜的,有二东家……每当别人这样称呼他时,他就笑逐颜开。
如果别人喊他:有二子,大有子,小有子……
这等于犯了他的忌讳,他会气得满脸通红,像一只老母鸡似的。
这些虚荣心,像极了大先生笔下的阿Q。
尤其是当他面对和他有相同身份地位的小团圆媳妇时,他非常麻木,他是这样说团圆媳妇的:
这年头是啥年头,团圆媳妇也不像个团圆媳妇了。
面对弱者有二伯没有同情,没有怜悯。
而是在旁边添油加醋的和别人一样去欺负一个弱者,特别像阿Q。
有二伯的行李,睡觉起来,就卷起来。
卷起来之后,用绳子捆着,好像他每天要去旅行的样子。
有二伯没有一定的住处,今天住在那咔咔响着房架子的粉房里,明天住在养猪的那家小猪倌的炕梢边,后天也许就和那后面磨房里的冯歪嘴子睡在一条炕上。
反正他是什么地方有空,他就在什么地方睡。
穷得没衣服穿,穿上祖父压在箱子底下的前清的宽衣大袖的衣服,和尚看了像和尚,道人看了像道士。
有二伯的鞋不是前面掉了底,就是后面缺了跟。
在第六章快要结束的时候,萧红写道:
后来,我家在五间正房的旁边,造了三间东厢房。
这新房子一造起来,有二伯就搬回家里来住了。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也许是萧红在第六章要表达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