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超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点人性的东西。可能受教育的影响,老是期待人性的光辉,结果是一点一点的期待,一点一点的失望,展露出人的自私与狭隘。
奋斗的少年,不问出身只看努力
马二先生看到匡超人时,他年少瘦小,有精神,做着拆字的小营生,当得知父亲重病时,着急无措,在父亲与功名之间,他选择了孝敬父母。善人马二先生看到他的人性光辉,帮助他,资助他,鼓励他。
最令我感动的是,不受污浊环境的影响,他善良,勤奋,上进,不畏艰苦。回到家中,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白天杀猪卖肉,磨豆做豆腐,把一个濒临倒塌的家庭支撑起来,试问有几人可以做到,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小伙,可敬可佩。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马二先生的教导回响耳中,他就在所有活做完的概况下,看书,给老父亲读书。这种在艰难环境下不放弃,不停止的行为让我感动。
小小的匡超人,比哥哥有孝道,父亲不能自理,他就做一个简易的坐便器,用自己的双手撑起父亲的身体,以便老父亲方便。有几人可以做到,古人的孝道真的是值得今人学习。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老父亲的唠叨,我是自愧不如的。好一个年少的匡超人,好一个勤奋的匡超人,好一个令人敬佩的匡超人。
入世的少年,归来还是那个少年吗?
吴敬梓对匡超人真的很偏爱,让他一路遇贵人,一路开挂,孝敬老人在当时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备品质,他先被县丞推荐参与科举,本身又文采不错,当之第一。一位位的帮助,一个个的热心,让一个穷小子进了学,即使躲避祸患也能绝处逢生。与景兰江他们谈诗论文,聪明如他可以连着几天学会填诗作诗,可以给文章做批注。与马二先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真的是一个附庸风雅的少年郎。
当潘三回家后,他又迎来了另一种生活,在投机中取巧,在坑蒙拐骗中赚钱,他虽然靠自己的学识,但终究是违法行为。更是在潘三的帮助下娶妻生子,人生也是顺风顺水。他真的是命运之身眷顾的人,宗师案过去,他就随京继续自己的仕途,此时潘三获罪入狱,他怕牵连自己就带家小回到老家,自己独身前往京城,在老师的帮助下,仕途进一步发展,此时他却变了,老师问他是否有家室,他却为了影响自己的仕途,违心的说没有,此时有在老师的帮助下娶得美娇妻,缠绵数月,他已经忘记家有妻室,他已经忘记郑氏的帮助,他已经忘记潘三也是他的恩人。当回到家时,怕影响自己的声誉,而不愿到狱中见潘三,因为他的疏离妻子死于家中,这些他毫无愧疚。想的是自己的身份,看的是对自己是否有帮助,那么可爱的少年变成如此的不堪。
不是人不够善良,不是生活不够坎坷,是自己的初心变了,是物欲的网网住了他,他是一个平凡的少年,也经不起物欲的诱惑。
希望他归来依然是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