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我正式加入目前的公司,到现在将近四个月了。
虽然我曾经工作过,但那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所以现在也算是刚走出学生生活。工作四个月最大的感受是,工作对个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生时期,大多数任务都是长程的,它们没有分项的目标,仅有最终的截止日期。因此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特别容易拖延,再到临近截止日期又疯狂地赶任务。而最终做出来的效果只能说一般。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我总会因为浪费了时间而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并时常陷入沮丧的情绪中。但是在工作环境下,在每周9*5的规律工作时间中,我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到了下班,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它。总之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状态。
那么具体来说,我在这四个月的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感受:
1. 对EAP行业的感受
EAP,即员工帮助计划,指的是向企业员工及家属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项目。
首先,在没有进入EAP行业之前,我了解到心理学专业的对口岗位有:心理咨询师、高校辅导员或初高中心理老师、监狱干警、企业用户研究人员。也就是说,几乎没有考虑过跟EAP相关的工作,对该行业的了解也是非常少的。直到由于岗位面试的需要才去搜集了EAP相关的信息。
那么现在以四个月行业内部人士的身份来看待EAP,我认为它实际就是整合心理咨询师的资源,经过一系列的设计、筛选、调度,提供给客户一套系统的心理服务。所以,在完善的项目运营服务之外,是否有充足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包括培训师)资源就非常重要。
另外,进入EAP行业,使我对个体与组织的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在我以前的理解中,个体和组织虽然不是水深火热、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但也不是什么太美好的关系。个体是被动地进入组织的——通俗来说,就是受生活所迫。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工作,为了保住工作又不得不进行各种各样的妥协。有时候即使内心很不满但受到种种限制又不敢离职。因此组织常常成为个体的压力源。
但其实,组织在个体生活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这样的。它可以是积极正向的,甚至可以成为个体支持系统的一个部分。而EAP就是助力于实现这个目标的。
所以我认为,每一个企业内部都应该配备EAP服务,无论是外部提供的还是内部培养的。
2. 对公司的感受
记得面试的时候,我迟到了十分钟。当时我感到非常忐忑,怀揣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走进办公室。结果郑老师安慰我说,没事,你刚到深圳,不熟悉路线很正常。我紧绷的心弦一下子放松了不少,感动于这样的宽容和谅解。此后整个面试过程也让我感觉很舒服,因此产生了很想加入这个团体的念头。
那么在工作四个月之后,我认为自己当初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我在工作中几乎没有感受到来自人际上的压力,甚至连领导 - 下属这样的层级差异都很少感觉到。同事们在认真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余,也很愿意向其他人提供帮助。比如第一次组织路演,当时是办公室的所有人倾巢出动去协助,即使每个人手头都有一堆事情。而两位领导,郑老师和海明,都是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下属的。同时,与其他部门同事的沟通也很顺畅,向他们提出的需要协助的请求总是能快速得到回应。
我想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公司作为一个提供员工心理帮助的企业,在对待自己的员工时应该也是人性化的。因为只有员工的心理状况是健康的,他们才不会在工作过程中给彼此传递焦虑。
当然,结合对自己的了解,我比较善于发现周围环境和人的优点,但与之相伴随的,是回避问题的倾向。在遇到让自己感觉不好的事情时,我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自己的感受。因此在这样一个安全的氛围之下,我对自己是抱有期待的。希望如果在以后遇到问题了,我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沟通,去表达我自己的需要。
3. 对我个人工作表现的感受
如果说我对外部世界是肯定多而否定少,那我对自身的评价就略微反过来了。唯一我认为自己做得不错的是,我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但在下班回家之后,我就不太愿意去看跟工作相关的东西了。所以我没有完成当初承诺的,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尽快融入工作这一点。这是需要再调整的。
在具体工作上,我最大的问题是不够细致。涉及到数字方面更是如此。这和我的思维方式偏整体型而不是细节型有关。而项目经理的日常工作比我想象的要繁琐很多,这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在尝试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列出详细的计划表,在执行过程中多次回到计划表中,看是否达成了最终的目标,最终产出时也要多次检查。
以上就是我在融入期间所产生的一些感受。林林总总,很杂,也很琐碎~
总之,成长是一件漫长的事情,加油吧,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