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曾经找过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写的《生命的心流》一书,很遗憾当时只找到电子版,没有找到印刷版。但这个过程中,对于“心流”这一概念记忆尤新。今天借着写这篇文章的机会,正好把这个概念再温习一下,同时说说我对“心流”的思考。
一、什么是“心流”
“心流”是指我们做某些事情的时候,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概括了心流体验的九个特征: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技能与挑战相匹配、行动与知觉的融合、专注于所做的事情、潜在的控制感、失去自我意识、时间感的变化和自身有目的的体验。
后来,又有两位心理学家将上面的将这九个特征归纳为三类因素:(1)条件因素:包括个体感知的清晰目标、即时反馈、挑战与技能匹配,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会激发心流体验的产生;(2)体验因素:即个体处于心流体验状态时的感觉,包括行动与知觉的融合、注意力集中和潜在的控制感;(3)结果因素:即个体处于心流体验时内心体验的结果,包括失去自我意识、时间失真和体验本身的目的性。
二、如何获得“心流”体验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要想得到心流体验,有三个条件是必备的: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以及挑战与技能匹配。很多心理学家或者培训师谈到“心流”理论的时候,都爱拿电子游戏来举例子,因为电子游戏能够让大多数人感受到“心流”的体会。首先,电子游戏中会设定关卡、设定对手、设定排行榜等,所以玩家就有了清晰的目标,要么是打败“BOSS”,要么是打败对手,要么是提高等级和排名,这就满足了“心流”产生的第一个条件;其次,电子游戏对玩家的反馈是即时的,你“砍”怪物一刀,可以看到怪物掉了多少血,打死一个怪物,能够掉落满地的“金钱”、“装备”、“药水”等等,玩家的每个操作都能够得到即时的反馈;第三,挑战与技能要相匹配。当然这是一个好的电子游戏的标准。游戏难度太高了,玩家一直过不了关,玩一会就放弃了;游戏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也不会有人玩了。所以,一款好的电子游戏一定是会做到给你设定一定的难度,但又不会让你“绝望”。电子游戏如此,工作也是如此,一项必须具有清晰的目标、即时反馈以及挑战与技能匹配三个条件,才能达到心流的状态。
三、在工作中如何利用好“心流”理论
在“心流”的状态下,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工作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好“心流”理论,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呢?
1、设立清晰的目标
很多时候忙忙碌碌一天或者一周过去了,仔细想想今天或者这周做什么了,往往会一脸茫然。感觉也没闲着,怎么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了?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工作的时候只是机械的做着,而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李笑来在得到的课程中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当年,他为了去新东方教书,需要考TOEFL/GRE要背两万多个单词。他就花了一个下午,要把背单词这个事情赋予一个重大的意义。后来想到一个,考过TOEFL/GRE,拿到高分,在新东方教书,据说年薪百万,一个单词就是50块钱。于是就每天背一百个单词相当于挣5000块钱。有了清晰的目标之后,背“单词”这么枯燥的事情也变得很“快乐”。
2、不断提高技能,扩大“心流”体验范围
当我们技能水平还很低的时候,很多工作超过了我们的能力范围,这些工作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压力,而不会让我们有“心流”体验。只有那些挑战与技能要相匹配的工作,才有可能进入“心流”状态,而这些工作也是我们工作中最容易“出彩”,也是应该投入更多精力的地方。
所以,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技能,这样才能使得让由于技能不足而我们感到焦虑和压力的工作越来越少,而让可以进入“心流”体验范围的工作越来越多。
3、要给自己即时的反馈
工作中如何给自己即时的反馈?很多工作很容易获得即时反馈的,比如开发个小程序,编写个公式,不断测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反馈的过程。那对于不那么容易即时反馈的工作怎么办?或许可以试试分阶段设立目标的方法。比如将大块的任务分解成小块的任务,或者将期限很长的任务分解为阶段性的任务。目标被分解了,意味着我们完成每个小目标后,都会给自己一个反馈,反馈的频率大大得到了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