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加班回来。一到家,女儿叫道:“妈妈,快给我出口算题!”学校老师要求家长每天出10道口算题。
“好的,没问题!”我一边答应,一边拿出手机。朋友推荐了“小缘口算”,里面有同步的口算题,我很快抄完了题目。
在吃饭时,听见女儿在房间里大叫:“你出的什么题目呢?怎么能抄呢?!全部重出!”
赶紧跑过去,纳闷地问:“怎么啦?”
女儿板着脸、插着腰,“你抄的题目一点都不好!不能抄,要自己出。要是我考试抄答案,你高兴吗?”
我笑着回答:“我是抄题目,又不是抄答案。再说了,这题目很科学,是专家根据分析得出的比较容易错的题。”
“专家,有的专家才不可信!老师是要家长自己出题!”女儿说道。
“那你要我出什么样的题目?”我耐着性子,问孩子。
女儿拿出老师发的一本辅导书,递给我:“就按照这上面的出!”我仔细一看,我出的不就是这样的题型吗,乘法交换律、分配率……我把女儿拉过来,“你看,我出的是一样的啊,有两个相同的数……”
“不是,反正就是不行,你不能抄,要重出题!”女儿不依不饶。
“那这样吧,我也不出了!反正我已经出了,你想做就做,想自己改一改做也可以,想不做也可以,都是你自己的事情!”我有点恼火了,把出题的作业本轻轻地扔到她书桌上。
“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女儿很快也把自己的辅导书摔到了书桌上。
“是的,要是你认为我不负责任,我干脆撕了算了!”我拿起作业本准备撕,女儿抢了过去。
我准备走出房间,女儿拽着我,不让我走,“你既然不听我的,干嘛又拉着我呢?!”我拽开了她的胳膊,走出了房间。听见女儿在后面撕作业本……
我在客厅坐下了,女儿跑过来拉我。我打开她的手,“不要拉我,旁边去!”
“好,我去旁边!”女儿气呼呼地跑进小储藏室,关上门。储藏室的灯坏了,黑乎乎的,过了一两分钟,女儿砰砰砰地敲门。储藏室的门只能从外面打开,我打开门。女儿进来,一头跑进她的房间。
我也走进自己的房间,靠在床上,“我今天是怎么回事了,居然和孩子这样内耗!”深呼吸一口,平静的把孩子喊过来。“你刚才去储藏室干啥啦?”
“我去找小刀!”女儿气呼呼地。
“找刀干吗?”我明知故问。
“我不想活了,好讨厌,你讨厌,题目讨厌,作业讨厌,地球讨厌,太阳讨厌……”
“哇,你说的那么远啊!当时看《流浪地球》时,真该带着你一起去看的!里面就有地球、太阳,好多星球!”
“电视上就有,需要付费看!”女儿回应。
“好啊,我们周末付费看!就是讲的人类拯救地球,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新空间”。
“我知道人类也许能在火星、木星上生活!”女儿有点兴趣了。
“真的吗?哇,你是怎么知道的啊?!”我拉过女儿的手,让她在床边坐下。
“看书看的啊,我们老师都表扬过我了的!”女儿有点小得意。
“是啊,你看,你本来就是一个很棒的孩子,也喜欢看书,也有自己的主见。我也觉得,有主见、有想法挺好的,只是,你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吗?”
“嗯”,女儿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当我们意见不一致时,有可能我们都对”。“也有可能都不对!”女儿插话了。
“是的,还有可能你对、我不对,还有可能我对、你不对,很多可能,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说话,对吧?!”女儿点头,表示赞同。
“你看,你很上进,想把作业写好,取得好成绩。我也想做好配合,帮助你一起把学习搞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沟通的!”
女儿拿过有点撕烂了的作业本,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那请你帮忙重新出一下题吧?”
我笑着答应了,雨过天晴……
今天,回想起和女儿的这一互动情景,有几点反思。
反思一:孩子是看着父母的影子长大的。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我丢书、撕本子,孩子就跟着丢书、撕本子,无形中带去了不好的影响。有待以后改进,并请女儿监督我。
反思二:自己的包容度不够。孩子一发火,我从内心里是排斥和反感的,就觉得她这样不对,想压制,继而引起了对抗,战火升级。反过来一看,不过是重新出题嘛,可以先答应,问她的需求和想法,然后再来沟通。我可以更包容一点,先“看到”孩子,允许她有情绪、允许她发火,然后再来引导她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反思三:自己后来有觉察,但还可以更早一点抽离出来。面对孩子的情绪,希望下次自己可以更冷静,可以用打岔、先跟后带等方法,可以多学会一点孩子喜欢的幽默方式,来化解孩子的怒火。
最后,让我默念一下唐爸的金句:“关系好了,什么都好说”,还有李老师教的:“孩子永远是对的,父母永远是有方法的”,以此自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