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后梁纪一·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记载了王师范家族被灭族的故事:
王师范以十万重兵投降梁太祖朱温之后,被朱温封为了金吾上将军。不久后,王师范于是率合族大小200人搬离了汴京,在洛阳重新安下了家。
朱友宁的妻子得知王师范安家洛阳的消息后,决定除掉王师范,以报杀夫之仇。
原来,在这之前,朱友宁曾经奉朱温之命,去征讨王师范、杨行密的盟军。在大败王师范后,因骄傲轻敌,被杨行密手下的一员大将所败,阵前被杀。
朱友宁的妻子把丈夫被杀这笔账算在了王师范的身上。现在仇人就在洛阳,她怎能放过这个仇敌呢?无奈自己势单力薄,没有办法直接复仇。思来想去,只有求助于梁太祖朱温,才能除掉王师范。
于是,朱友宁的妻子就去拜见后梁太祖,在他面前痛哭诉说:”陛下化家为国,宗族的人都承蒙荣恩宠。我的丈夫唯独不幸,因王师范背叛从逆,死于战场。现在仇人尚在,我实在痛恨他!”
太祖说:“朕几乎都忘了这个贼子!”于是,太祖就立马就派遣使者到洛阳去,要把王师范的全族处死。
使者到洛阳后,先在王师范住宅旁边挖掘土坑。待土坑挖好后,使者才进入王师范家中,宣读敕书。
王师范得知自己即将被灭族后,表现的非常平静。他在家中摆设了丰盛的筵席,让宗族的人依次入座,享用生命中最后一次美酒佳肴!
之后,王师范对使者说:“死是人人都无法避免的,何况是我这样有罪的人呢!我不想让宗族的尸体堆积得长幼没有次序。”
面对这临终请求,使者答应了他。
于是,在一番宴饮之后,王师范让宗族所有的人,自年幼到年长,依次排好队,等待被诛杀。
使者命令士兵们把他们依次带到坑中并进行诛杀。王师范家族被杀死的总共有二百人。
金吾上将军王师范家于洛阳,朱友之妻泣诉于帝曰:“陛下化家为国,宗族皆蒙荣宠。妾夫独不幸,因王师范叛逆,死于战场;今仇雠犹在,妾诚痛之!”帝曰:“朕几忘此贼!”已酉,遣使就洛阳族之。使者先凿坑于第侧,乃宣敕告之;师范盛陈宴具,与宗族列坐,谓使者曰:“死者人所不免,况有罪乎!予不欲使积尸长幼无序。”酒既行,命自幼及长,引于坑中戮之,死者凡二百人。
短短百余字的记载,让人看后不寒而栗。历史上这样的诛灭全族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太残忍了!太血腥了!
梁太祖朱温族灭王师范家族200人,毫不心慈手软,是什么原因呢?表面上看是由于朱友宁之妻的哭诉,实际上却是朱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想在作怪。王师范作为后唐臣子,曾经起兵征讨过篡唐而立的朱温,朱温当然不能放过他。还有一个原因,对朱温来说,王师范始终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他虽然投降了,但威望尚在,又智勇过人,这又怎么能让朱温真正地放心呢?

在血腥灭族的背后,我们也惊讶地看到王师范面对死亡时的淡定从容,看到王师范家族面对屠戮时的重礼守礼——死,没问题;但无序地死,不可以!死也要保持体面、尊严与风度!
所以,我在读到这一段历史时,真的是又惊又叹,深为震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