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2本书《光明于低头的一瞬》
阅读时间:2019年2月13日
阅读页数:19-23页《谁能让我带走星空》
旸瑫的读书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谁能让我带走星空?
这是迟子建在经历,目睹了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景象后,发自内心的提问。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超出了一般写作者的思想高度和层次。这也是我这篇读书心得体会想谈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的思想深度决定了文章的高度”。
你的思想的深度决定了你写的文章的高度,换句话说,你有什么样的认识深度,你所输出的文章就有什么样的高度或者思想内涵。
「旸瑫」"与旸瑫同读一本书"之《光明于低头的一瞬》(4):谁能让我带走星空
其实,我很早就像聊一聊这个话题了。但这是一个比较“伤人”的话题,尖锐的话题。有的写作者,可能看到这个话题会反问我“难道你说我写的文章没有高度?”这样的话是否会伤及一个作者的自尊心呢?
但我要说的是,如果我这样的话题伤了你的自尊心,我表示抱歉。但你通过阅读这个话题的分析,你有一二收获的话,我也是欣慰的,虽然抱歉,但仍然欣慰。因为我知道,你已经懂我的意思了,至少学会了一种写文章的立意方面的方法了。
就以这篇《谁能让我带走星空》为例,慢慢聊聊这个话题。如果对此话题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略过。
文章开头写到“想必半个冬天在哈尔滨为烟霭所困,没过多少有蓝天的日子,也没呼吸多少好空气,眼睛和肺子空前亏着了。”这显然,这是在写城市的空气不好,环境较差。这很容易理解。
然后,她笔锋一转,开始写故乡乡村的场景:
见午后阳光甚好,窗外是白雪世界,也不顾旅途劳顿,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就去户外散步了。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
这也很明显,是在写乡间空气好,自然条件好,人舒服,通透。
包括接下来一段,具体描写在乡间的冬日的所见所闻,“树挂”“两支鹅毛笔”“红娘”“俘虏”“魔法师”等等形象的描述,生动的比喻,精妙的修辞等等,处处彰显着一位多情多彩的作家的才情和洞察力,读来只想说一个“美”字!
这些美的描述,我不想展开去谈,那是文章的另一个出彩的方面,不是我这个心得体会的重点,所以不再赘述。
我想,大多数普通的写作者,采用这种前后对比的方法,把城乡之间的差异用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了描写,可能就会开始以此引发一点儿议论,对比一下城里和乡下的环境,发表一些感叹,然后就此收笔交稿了。
如果这样交稿,有迟子建这样的优秀的文笔作为基础和支撑,那也未偿不是一篇不错的小散文随笔了。
但真正的优秀的作家,绝不会收笔,她又有更深层的思想在延续,这就是我们普通写作者,应该重点重点重点学习和领悟领悟领悟的地方。
接着往下看,她又写到了乡下的忙年的市场,尤其是写到了狗,拉三轮的大黄狗,那些精彩的动感的描写自然不必多说,绝对是一流的。
精妙的地方在于,她不光写这乡下的忙年的狗,也联想到了“城市里被主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宠物狗”,这样的联想对比,是不是从景拓展到了动物?有了更多的画面感和层次感了?文章更丰富和饱满了?
我想,是这样的。我们日常写到这个层次,已经算是比较深入了,也是不错的作品了。然而,我佩服的迟子建会把她的情感继续延伸,把她的情感注入到她所描写的对象中。她又在这段的最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但转而一想,这狗参与了忙年的事物,有新鲜空气可吸,能为主人出力,兴许还很快乐呢。
正是这样一句话,让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亮了起来,至少,我是个人是这样想的。
我反复读着这样的一句话,并在心里反复问自己“如果是我,我能写出这样的一句话来吗?”我使劲地摇摇头,我不能。那么,既然我不能,那我应该怎么办?那当然就是学习了!向优秀的写作者学习。
接下来,还有一些关于城,乡相关的描写,无论是语言还是意境,都值得学习和品味。
年过完了,要返城了。迟子建和我们普通人家一样,也得往城里带点儿土特产。漠河的土特产,特别吸引人,也让我想起东北,想起我的第二故乡。“各类江鱼、韭菜花、风干肠、小笨鸡、山野菜等等”。
这都是人之常情,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了。然而,当我读到下面这段话的时候,我又一次惊呆了,折服了。
我这次最想带走的,不是故乡的吃食,而是星空,因为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蓝天,有了好空气,有了温柔的梦乡!
我又在问自己,我能有这样的认知,能写出这样的语言来吗?我还是摇摇头!
是啊。获过鲁奖,茅奖的优秀作家自然非同凡响。我们这等普通的写作者离她的距离相差甚远,然而,既然,我已经发现了她的优势和长处,我为什么不能摸索摸索再摸索,学习学习再学习呢?
写到这里的时候,就慢慢显示出文章的更高的层次和主题了,已经远远不是开头部分,我们所理解的简单地写下城乡空气环境的差异而已了。而是在思想上更进了一步。比如她写道:
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我们又是在哪里失去了灿烂星空呢?
这是多么深刻而值得思考的问题啊!
最后一小段,更是在思想格局上再加一层楼,把文章的高度推向了一个极限了。
“如果我们不能给下一代一个美丽星空,我们眼前的繁华,都将化为尘埃。”
说实话,这一句话,我一口气读了有十几遍,写得太棒了!我找不到什么成语,短语或者句子来形容了。
读罢最后一句话,我才意识到,迟子建写这篇散文的真正的用意和目的。我不禁掩卷而叹“这是何等的情怀和格局啊!”
我还是会问自己,这个认识层次我能达到吗?这个高度我有吗?这样的语言我能写出来吗?我还是摇摇头。
唯有学习才是硬道理!我再次敲打自己。
以上的读书心得体会,我写得比较激动,比较情绪化。因为,我觉得,读书真的要有用,有价值,有收获,否则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呢?还不如去刷网文,打游戏,追剧去,更娱乐,更嗨屁呢。
希望以上的文字能让更多的真正喜欢读书写作的朋友读到,也希望对大家有一二益处,旸瑫就倍感欣喜了!
谢谢。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专属链接购买,将比官方直接购买获赠更多福利:月会员3个简书贝、季会员9个简书贝、年会员35个简书贝、尊享会员500个简书贝。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加微信6942145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