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 3

作者: 水鸟归巢 | 来源:发表于2019-08-19 13:23 被阅读0次

续上一篇。

七 日记

乐华随父亲到上海去,借住在闸北母舅家,恰逢日军侵犯闸北,匆匆逃难。其间写了两篇《难中日记》。


八 诗

一二八引起了金融恐慌,银行纷纷倒闭,枚叔也不幸失业。长长春日,闷在家里,枚叔只能靠《陶渊明集》排遣郁气。恰逢乐华新近在学校里学了若干陶诗,很是向往田园生活,邀了大文,请枚叔讲讲陶诗。

枚叔说道,陶诗原是好的,对你们也许不好,只需作为常识了解,知道有这样一种趣味即可。这番话引得乐华和大文不解。枚叔继续说道,

“……在陶渊明的时候,也许可有那样的生活,你们现在却已无法学他。陶渊明派的诗叫田园诗,田园诗自古在诗中占着重要部分。从前都市没有现在的发达,普通的人都在田园过活一世,他们所见到的只是田园景物,故田园诗有人作,有人读。现在情形大不同了,大多数的人在乡间并无可归的‘田园’,终身局促在都市‘尘网’之中,住的是每月多少钱向房东租来的房子,吃的是每石十几块钱向米店购来的米,穿的是别人替我们织好了的绸和布,行的是车马杂沓的马路,‘虚室’‘桑麻’‘丘山’‘荆扉’……诸如此类的辞藻,与现在的都市人差不多毫无关系。我们读田园诗觉得有兴趣,只是一种头脑上的调剂,这情形和都市的有钱人故意花了钱到乡间去旅行一次一样。老实说,只是一种消遣罢了。”

现在的乡间决不会再有陶渊明,决不会再有《归园田居》。时代各有特色,读古人的书需注意他的时代,不要深陷进去。

陶诗确实写的很唯美,很有意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二句写得绝妙无比,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玄妙非常。但是陶渊明这一生并不如何美满,反而很是苦闷,我想起戴老师的名言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你看他种的那个鬼田呦。田里全是草,豆苗几乎没有,就这样还每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哪里有种田的样,迟早要饿死的。陶渊明一生几次做官,每次都觉得官场不适合他,做官、辞官反复循环。我们所见的田园诗的意趣,是经过了诗人的美化,真正的生活恐怕并非如此。

枚叔又翻出两首新俄作家的诗给乐华和大文看。因为俄国革命后,工场成为主要生活场景,因此诗中字眼多为”工场“、”铁“、”熔矿炉”,与田园诗中常见的”野外“、”桑麻“、”锄“大不相同,风格迥异。枚叔说道,

田园与工场,同是人的生活的根源,田园可吟咏,当然工场也可吟咏的了。切不可说关于田园的辞类高雅,是诗的,关于工场的辞类俗恶,不是诗的。诗的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词藻的修饰

既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那么我们当代人该读怎样的诗呢?我对中国现代诗歌了解不深,了解的写得好的已经是上一代的人了,譬如徐志摩之类,他们的生活与我们又相差甚远,读来也无什么共鸣。不知道现在可有适合我们当代年轻人的好的诗选可读。


九 文章病院

此篇谈作文中出现的毛病。

《中学生》杂志里,发表了一篇《文章病院》,旨在选出有代表性的错误文字,进行批评修改。这一期批评了三篇文章,分别是《词源续编说例》、《中国国民党第四届第一次中央执行委员全体会议宣言》、《江苏省立中等学校校长劝告全省中等学校学生复课书》。

乐华、大文并另几位编辑股成员,研究归类了文章里的毛病,主要有三种:一,用词、用语不适当;二,意义的缺略和累赘;三,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诸人推举朱志清报告他们的研究,摘录几则。

一,用词、用语不适当

“……又如‘促进’,原是习用的一个动词。而第二号病患者说‘努力促进自治制度’。因为制度只能订定、实行、修改,或者撤废,可是无法促进,所以‘促进’这个动词用在这里就不适当。

又如‘重新’这个副词,本该用在第二回做的动作上;读过书了,再读一回,叫作重新读书,游过山了,再游一回,叫作重新游山。第三号病患者劝学生复课,单说‘收拾精神,一律定期复课’,已经很觉不妥了,因为罢课为的是国难,原没有放散精神;而它又在‘收拾’上面加上‘重新’两字,好像学生已经把精神收拾过一回了,更属不适当之至……“

二,意义的缺略和累赘

”……‘当《辞源》出版时,公司当局拟即着手编纂专门辞典二十种,相辅而行’,在‘相辅而行’怎么少得了‘与《辞源》’几个字?

‘际此内忧外患之时’成什么话?必须说‘际此内忧外患交迫之时’才行呀……“

三,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如第一号病患者说:‘此十余年中,世界之演进,政局之变革,在科学上名物上自有不少之新名辞发生。’这只是一句话而已,然而前后不相连贯。正如文章病院的‘医生’所说,‘揣摩这里的语气,“世界”与“政局”对立,“科学”与“名物”对立,而以“科学”应“世界”, “名物”应“政局”。世界演进,科学研究益精,因新发明、新发见而产生新名辞,那是不错的。但是,“政局变革”与“名物”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关系而牵在一起,这句话就前后不相连贯了。

我写的文章错误恐怕错误更多。


十 印象

此篇谈游记的写法。

枚叔近来因失业烦恼,索性带乐华和大文到郊外爬山。乐华和大文爬山时,感到很有兴味,想要作游记,纪念这次爬山。

枚叔说道,游记有两种写法,

“游记本来有两种写法。像你所说的,把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地记下来,这是一法。依了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犹如用画笔作一幅画一般,这又是一法。前一法是通常的‘记叙’,后一法便叫作‘印象的描写’。”

记叙如同话一张路线图,读者通过文字能了解到写作者去了哪,见了什么。”印象的描写“里,印象指外部事物带给人的心理感触,更接近于描写。描写比记叙更有感染力。

谈话到这里,乐华看到山左边的小溪,想到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眼前的小溪在山脚下转弯想左,开始曲曲折折,忽隐忽现,看得见的地方,亮亮地向盛着水饮,小溪蜿蜒最后隐没在树丛里。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不是有这样一句吗?”乐华继续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明灭可见’四个字是多么真实的印象呀!我们现在要描写这条小溪,似乎也只有‘明灭可见’四个字最为适切。”

枚叔点评道,柳宗元的山水记历来是名篇,全篇差不多只用印象的描写,这种作法的难处在于捉住印象。

对这篇文章,乐华决定从出门写起,到登山游览为止;大华预备从登山写起。像这样截取一段描写,叫做”部分的描写“,印象的描写同时是部分的描写,如果事无巨细,就像是无趣的叙述了。

枚叔最后说道,

“也不限于游记;除了说明文字和议论文字,都可有两种写法,一是通常的记叙,一是印象的描写。

风景描写是如此,人物描写更是,写一个人的穿着、神态、语言全部都写,未免无趣,有时只要抓住他的一个小小的神态就可以把人物写活。比如诗句里”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女儿家的羞涩通过简单的动作已经展露无遗了,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娇羞美丽的女孩子。

相关文章

  • 《文心》-3

    一封信 摘抄: 他们的心思很专一,淡青色的月光充满庭心,有好几种秋虫在那里叫,在他们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事。 重...

  • 文心 3

    续上一篇。 七日记 乐华随父亲到上海去,借住在闸北母舅家,恰逢日军侵犯闸北,匆匆逃难。其间写了两篇《难中日记》。 ...

  • 读《文心》(3)

    昨天读到《小说与叙事文》,真得是觉得此书此篇对我此时犹如雪中送炭。 上周刚领孩子们试写小说。学生作文交...

  • 文心:文走心,心从文

    前段时间参加了简书的日更100字的活动,觉得这是一个发现生活,享受生活和记录生活的好契机,可当我持续更新了十天之后...

  • 《文心》读书笔记3

    六,知与情与意 各科教师都暂抛了原有的教程,改授与抗日有关的教材。沈先生于算术科的应用问题中用飞机速率、军舰吨数、...

  • 《文心》读后感(3)

    今晚读书稍微晚了些。女儿嚷着要我陪她睡一会儿,平日里她都是一个人早早就睡了。躺床上陪女儿闲聊,甚是幸福。不一会,她...

  • D3 文心 2021.9.26

    D3 文心 2021.9.256 Q1. 今天完成哪些很棒的事呢?(今日份的结果,量化的,关键的) 1、工作:完成...

  • 《文心》:以文映心,以心写文

    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成样子,洋洋洒洒,乱七八糟,不讲求行文的规矩。于是找了很多有关写作的书籍来读,想要在其中收获些...

  • 文心画境话文心

    文心对文学的爱好源于中医。能从草本方剂、药理条律中萌发对文学的兴趣,比起那些自幼与诗书相伴,穿行于经史文韬的人来说...

  • 文,从心出发 |《文心》

    文心,二字简单,却能道出《文心》的真谛。 文,指读和写,就是现在我们说的「输入」和「输出」,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心 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ys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