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

作者: 勒尤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18:15 被阅读4次

这事说起来可远了,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下午,那时,伊城的老新华书店还没有拆掉,我顺着街边溜达,兜里揣着一百块钱,是我妈给我的买鞋钱。那几天,我妈在伊城医院住院,没法亲自去买,就给我钱让我自己去。可是,我对要买什么鞋,实在没主意,于是就溜达着溜达着到了新华书店。

架子上一排浅蓝色的书吸引了我,仔细看,那是一组丛书,施蛰从、张中行、金克木、季羡林……翻开,里面都是这些人怎么买书、读书、给书包书皮、从一本地摊上的旧书里,发现昔日主人竟是自己老友,怎么修补一本旧书,给它包书皮,题字,从这本书引出那本书,这个人引出那个人。当时看着架子上这一溜丛书,真想都买下,可是仔细算了一下,如果都买,就没法买鞋了。有那么一会儿,手心出汗,想把这些书抱着就跑出门,不给钱。后来,选了其中的六七本。

出门以后,发现自己兜里剩下三十五块钱。这篇随笔里,我坚持使用汉字标示数字,是因为直到现在,还清楚记得当时这套丛书的某一本里,有一篇文字,感慨出版物上面越来越多都是用阿拉伯数字,毫无美感可言,但又挡不住时代的趋势。捏着三十五块钱,溜达到当时伊城的阿吉奈市场,买了一双样式特别好看的假皮鞋,棕色系带的,穿上以后才知道是假的,不停地出汗,还卡脚。装的若无其事来到我妈的病床前,让她看了新鞋,告诉她,九十八块钱。

那套书,看了又看,每当没书可看时,就翻开看里面那些人提到的那些书,以及,他们与书之间的情缘。里面提到一个藏书者,一生搜罗各种好版本的书,可是并不看,只是将他们分门别类地放好,直到将家里除了睡人以外的空间全部挤占。

当时,并不知道这套丛书就是书话。

后来慢慢开始看随笔,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以及后来看到的汪曾祺。初看汪曾祺,是在别人一本废弃的语文教材上,最末的一篇,是他的《葡萄月令》。当时看完,想起以前读过的那些随笔,立刻就觉见了其中的奥雅,也觉见了其中的诘屈聱牙。比起那些,汪曾祺的文章简直就是一串滴着水珠的清甜葡萄。

以后看了刊物《随笔》,也看了《读书》,好则好,但总觉得有许多刻意而为的成分,尤其《随笔》,失却了随笔之随,却多了许多史笔之笔,让彼时年轻的我,总有种生命如此沉重的感慨。

今年偶然读到了马家辉的随笔,这位香港土著的随笔,真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包,他的随笔像不同的咖啡配不同的茶点,看似轻盈随意得有点漫不经心,但却都是真知灼见,味道不凡。他一直都在写随笔,几十年下来,用随笔记录了变动不居的香港,用散漫随意的文字,给香港写了一部小史。他曾经自谦说一辈子都写随笔,是因为不会写其他的,但淘宝上却赫然挂着他的新出版小说。

多年以前,是散文的天下,有职业散文家一说。十年二十年以前,有一帮人高散文实验,取个名头叫新散文,当时大家身在事中,都说不出自己所实验新在哪里。当时我也参与其中一个论坛,时不时写一篇,现在已经散逸不知所踪。里面的散文,现在看来新在它是反虚假抒情的,踏踏实实地搞在场化,提倡结实地叙述。里面有坚持至今的人,已经不再写散文,大多转向小说。

而在当下,散文已经让位于随笔。

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分工越细,大伙各自越有闲,海量的报刊,以及现在海量的移动互联网上的阅读终端,像《千与千寻》里面那个永不餍足的黑色无面怪,需要吞下海量的文字才能满足虚空的胃口——这有点儿像现在的时代,海量的信息和发达的社交媒体,却让人们赶到越来越多的空虚,空虚又反过来促成人们去追求更多的信息与社交。

所以,有时候这种孤独不是别的,大概是我们的贪婪导致的。而读书和思考,可以一定程度治疗饥饿症。

十二月九号蜗牛泡泡举行的利荣书友会分享活动上,大家谈谈心得,分享自己的想法。本质上,就像一帮同类嗅闻到了与自己同气连理的另一帮同类,大家聚在一起,以书为薪,抱团取暖。十二月的东胜,冷得特别分明,大家却不以为意,但愿类似蜗牛泡泡这样的空间,能成为读书会的地标。

二零一六年,我在业余时间里写下了十万字的《时光是一座最好的城》,每天两小时,一千字。每当打开电脑,双手放在键盘上,就觉得自己站在了时光穿梭机的门边,似乎能听到逝去的时光那异样的啸声。过去在我的电脑屏幕上一一复活,老伊城一点一点树立起来。有人说这是散文,有人说这是随笔,而我自己始终认为它是小说。当然,我和大家一样固执,其实又哪里来的那么多文体界限?世界或许是座山峰,而我们只是在顺着不同的道路向上攀爬,只是看见了道路的界限,就认为那是世界的界限。文体也是如此,不同的文体只是不同的作者表达世界观的方式,什么方式最好?大概没有,因为最关键的是表达的内容,而非形式。

人们创造出那么多的影像经典、文字经典,每每找到一本、一部属于自己的经典,忘情捧读或观看时,总觉得又活了一遍。伊城土话形容那些痴痴呆呆的人,两世人。有时,读到忘情,看到走心,大概谁都会有痴迷忘情的状态吧,因为,在经典中,那些作者们确实再造了一个世界。从这个意义说,喜欢读书的人,都是穿越的主角,两世为人,几世为人,不在话下。

而读书分享会,就像把大家从另外的世界召唤回来,讲述分享各自的遭遇和喜乐。你的忧愁困惑,和别人分享后,几可稀释至无,你的喜乐与别人分享,却能放大百倍。

多年以前,我用那么一点钱,买回一双假鞋,又用那么一点钱,买回几本真书。这几本书,为我开启了穿越之门,让我远远看见经典的模样,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

相关文章

  • 读友

    这事说起来可远了,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下午,那时,伊城的老新华书店还没有拆掉,我顺着街边溜达,兜里揣着一百块钱,是我...

  • 致读友

    一个月未有更文,有忙碌,有浮躁,有无心赋新词,有蓄意谋白字。 然昨夜一首涂鸦小诗,却有多位挚友后台留言,关注者虽未...

  • 读友经典

    品位决定女人的世界有多美。品位之于女人,绝对不仅仅是代表着生活质量的高低,而是一种精神与物质完美契合之石所現出的自...

  • 读友术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的朋友! 内心闪出这句独白时候,并无所谓的自负。因为实实在在有一种入骨入髓的认真,曾经交付给最纯...

  • 读友人诗

    一张夜宵图片,一段偶感文字。简单明了,写实又有点滑稽,嘻笑之间悟尽百味人生。咽下的是往事,嚼进嘴里的才是当下的生活。

  • 告读友书

    最近工作太忙也太累,想休息几天去。暂不能更新条件,望各位朋友海涵见谅,谢谢大家支持理解。祝大家开心发财。

  • 读友诗感

    梦境看海,春暖花开。 心中...

  • 入驻简书第一天

    如何获得更多的读友关注?

  • 展望《朗朗盛华,书香袅袅,两代共读,三代受益》未来与规划

    尊敬的陈书记、尊敬得各位读友、尊敬的各位到场的嘉宾以及场外读友的至亲们:上午好! 刚刚侯老师已经很详尽的...

  • 读友·爷爷的麻花

    病房里,父亲沉沉昏睡。 我看着书,看着父亲。灰白的须发,蜡黄的面容,熟悉而陌生。 “天津大麻花……”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en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