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
现在高校毕业生的竞争,正在发生一个关键转变。除了顶尖的清北等名校之外,其他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看来,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
这个顶尖学校之外的区间段的学生,比的不是谁的学校更好,而是看谁与用人单位的能力匹配度更高,谁具备综合能力上的差异化,包括专业、各类证书、实习经历,等等。而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学生提早规划,提前想清楚的。换句话说,大家比的不是谁的起点更高,而是谁开始得更早。
那么试想一下,假如一个学生每天要做14个小时的题,中午只有15分钟的吃饭时间,他又能有多少时间思考将来要学什么,干什么呢?
其次,在AI这样的新技术冲击面前,那些标准化的、流水线上培养出的模板化的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没竞争力。
最后,因为学校的刷题强度太大,会把学生与外界的变化隔绝开,这就进一步导致信息和思维上的滞后。
凡有收益,必有代价。它在提供了机会的同时,也付出了其他方面的代价。而且关键在于,在新技术、新趋势的冲击下,这个收益与代价的天平可能会变得不再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