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写作的技巧书。他是作者经历了漫长的写作生涯后写下的对写作这件事儿的种种感悟。
作者从生命的动力开始讲起,讲到少年的读书经历、阅读、背诵、音乐、创作激情、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力量,到写作工具等等等等。这些全和写作技巧无关,但它们是我们写作的基础,斯以为这些是比写作技巧重要得多的东西,一个人只有心里装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才能写出真诚的文字,才会有不枯竭的灵感。
我把作者的一些观点总结了一下,我想这不只是对写作的人,对爱读书的人、爱生活的人、追求人生意义的人,都是有启示意义的。
一.耐心地阅读。把好的小说和诗歌朗读出来,把好的文章一笔一笔抄下来。耐心才能品出好作品的妙处,而好作品是能滋养生命的。
二.读书要读经典。阅读是对作家的思想和个性的追求,经典是岁月沉淀下的金子,它们的自尊和精神已经经过验证,不会让我们失望。
三.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给予我们广阔的心灵空间,给写作以最新鲜的内涵和独特的创造力。一味坐在书桌前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四.文人要有“愚气”。所谓“愚气”,就是不抖机灵,不趋炎附势。以诚待文字,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读者交心。
五.相信文学。文学不是达到某种世俗目标的工具,它是生命力的象征。只要人类还有爱,就会有人被文字感动,文学就不会死亡。
作者用了很大篇幅去写“我的树”,我想“树”就是指每个人的精神归属地,当一个人的精神有所寄托,知道自己的根本在哪里,就不至于迷失方向。
在写作这件事上,越慢才会越有质量。写作本身是艰苦的,一个文字创作者需要经历种种磨练,才能写出有厚度的作品。只有真正怀抱一颗热爱文字的心,才能长久的创作下去。
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当你举目四望,没有一个可以分享阅读喜悦的朋友,这感受多少有些凄凉。可因为有互联网,我们又很容易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志同道合者,找到认可自己文字的人,这是我们的幸运。
远离喧嚣,退到寂寞里去创作,把阅读自己作品的人当成另外一个自己,用一颗真切的心去与另外一个自己交谈。写作不就是剖析自己的过程吗?即便是虚拟的小说,里面形形色色的人也不是凭空来的,他们由我们对人性的认知和对世界的理解而来。
写作慢慢来,虽说时间宝贵,但写作的质量不是用快慢来衡量的,当我们囫囵吞枣地阅读、一心求快地写作,最后的结果反而可能是原地踏步,写出的作品没有深度和厚度,最后沦为文字垃圾,更别提震撼心灵了。
写作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是一件幸福的小事,提笔即可开始。开始写吧,用心打磨文字,用文字磨练心志,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