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为贵?

作者: 朱朱谈个人品牌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06:39 被阅读12次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大家都听过。稀缺原理是指:一件事物出现的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稀缺原理源于人们对损失的恐惧:对于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往往比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

比如,在给客户介绍解决方案的时候,告诉他们使用B方案会让他们损失多少钱,比起直接告诉他们使用A方案能替他们赚多少钱更有效。

顺从专家们总是利用稀缺原理左右人们的行动,比如在宣传海报上表明“数量有限”“截止日期”等字样;

还有更高级的策略:销售人员直接告诉顾客,除非立即购买,否则以后再买的话就要付更高的价钱,甚至根本买不到。这样的宣传往往会无限放大人们对损失的恐惧,促使他们立马下单。

稀缺原理的力量来自于两方面:

1、它利用了我们认为“难以得到的东西比容易得到的东西要好”的心理,让我们根据获得某样东西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其价值的高低。

2、当一样东西获取起来比以前更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我们就越发的想得到它。

我们要如何拒绝稀缺性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呢?

1、一旦体验到高涨的情绪,就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说不定是有人在利用稀缺原理,我们需要谨慎行动

2、记住一点: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好用了。

我们要把东西的真实价值和情绪高涨时对他的感觉区分开来。

生活中利用稀缺性营销的例子随处可见:

超市的限时限量销售,吸引大批顾客排队购买;

奢侈品专卖店的“优质客户体验”,店里明明没有多少人,还是限制进店人数,让顾客在门口排起长队;

这都是利用稀缺性做营销的例子。

还有一种现象也是稀缺原理的表现,那就是“逆反心理”。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受父母干涉的年轻恋人会发展出更紧密的关系、萌发出更深厚的感情。

一项研究发现,每当父母的干涉加强时,他们的爱情也更强烈;当父母的干涉减弱时,他们的浪漫感情也降温了。

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中,稀缺原理可以利用到成交这一环节中。

我们可以通过限制参与人数、阶梯价格、限制报名时间等方法来促进成交。

最后,不管利用影响力的哪一个武器,你的个人品牌都必须是真实的,解决方案都必须要保证质量,否则就会是一锤子买卖,还会极大的破坏口碑。

我是朱朱,个人品牌咨询师,擅长个人定位咨询。我的一对一咨询费用是199元/人,每天开放一个免费的一对一咨询名额。如果你想打造个人品牌,如果你有定位-产品-营销-引流-成交方面的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maggiezhuzhu私聊。

相关文章

  • 物以“稀”为贵?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大家都听过。稀缺原理是指:一件事物出现的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稀缺原理源于人们对损失的恐...

  • 物真的以稀为贵吗?

    今天我读的这本书叫《影响力》,作者是罗伯特·西奥迪尼,一个专门研究影响力和说服力的专家,被称为“影响力教父”,这本...

  • 以“稀”为贵

    人见多了就知道友情的可贵,事做多了就知道学习的可贵; 失败多了就知道心态的可贵,矛盾多了就知道胸怀的可贵; 不顺眼...

  • 事以稀为贵

    我曾因上学在北京呆了好几年,期间除了天安门广场以外基本上北京的什么景点都没有去过。后来我离开了北京去别处工作,有一...

  • 人以稀为贵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洛杉矶,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城市简直马上要被国人“攻陷”了。例如有一天我在某个既不是景点也不是唐人聚...

  • 发以稀为贵

    大早上正吃着饭呢,小女儿指着菜里的一根绒毛突然大声说:“头发!”撂下筷子说啥也不吃了。我一见好好的饭菜被一根细细的...

  • 物以稀为怪

    什么是菜鸟? 就是刚学会飞行的小鸟,如果不拼命煽动翅膀,就会直接掉下去!也就是说还没有掌握好滑翔技术的鸟儿! 说这...

  • 稀为贵

    在信息发(fan)达(lan)的时代,好似刚出生的婴儿看到一切都是新的,以前对网络的利用无非是社交新闻之类的,也从...

  • 稀为贵

    稀为贵 文/素商陶菊 先生我俩拿着各自的手机看视频。 我躺在沙发上盖着毯子,把手里靠在枕包上,很舒服地看着。 先生...

  • 骆海涛 | 勿以稀为贵

    文/骆海涛(微信公众号:自由骆体)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忙碌和贫困》一书,对“稀缺”的定义是: 稀缺是一种心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物以“稀”为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fn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