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拖延,重塑“目标感”

作者: 英语角斗士 | 来源:发表于2017-06-11 16:08 被阅读11次

上篇与你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内容,今天继续分享一下,在这样一个“快时代”,一个极为不确定性的环境,面对未知的挑战,我们又该如何提前应对?

过去我们常说大鱼吃小鱼,现在我们常说快鱼吃慢鱼。正如小米的雷军所说,唯快不破。当道路的前方一团迷雾,路途中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采取的最佳策略应该是跑步前进,边跑边想边干,不能左顾右盼,前怕狼后怕虎。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困惑,在此与你分享。一直有个多年的习惯:月末的两三天内天开始拟定下个月的计划,然后,分解月计划到周计划,然后,再分解到日计划,最重要的步骤是实践每个计划内容。到此,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很好呢?非也,在长期这样做的过程中,一直陷入如下几个困境:

困境一:2017年过半,上周翻看年初拟定的计划内容,惨不忍睹!事实是,所做的工作和预设的目标相差甚远。主要有这几个问题:1、目标内容跟实际做的内容有很大偏差;2、按预设计划做的事情,工作量远远不达标;3、预设目标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实施过程很艰难,低估了实现目标的挑战性;4、忽略了最重要的“人性的弱点”,就算在别人看来,我的自控力还算比较强。但是,真正在前进过程中,会经历低落期,懒惰期。这让我认识到一个事实: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在这个方面投入很多,在另一方面就出现意志力匮乏。每当自己出现犯懒症状,我能及时意识到问题,“潜意识”会一直警告自己,可就是拖着一些任务不做。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怀疑拟定长期计划或者设定长期目标是否有必要?如果有必要,那到底实际上有多大的用处?如果没用,为什么?

困境二:经常把自己当做“实验对象”,把每个月当做一个周期,几乎每个月都会根据上个月的整体表现,拟定下个月的计划内容。承认一下,现在几乎不看年计划的内容了,不会根据年计划内容来拟定月计划,发现这对自己无效。目前看来,最长的计划就是设定“月计划”,因为能够在实施一个月后,检验数据,发现自身的问题,在下个月里及时调整,整体上比较灵活,适应了当下这个极为不确定的环境。其次,更重要的问题是:目标内容的设定。之前,一直比较贪,希望预设目标越多越好,这样能够学习更多,掌握更多。可事实是,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在用一个时间段有效分配资源。根据实战经历,多目标在同一时间段内实施,效果非常差,且时间利用率非常低。自己在这方面经常掉进坑里,发现问题后又爬出来,来来回回很多次。但是,有时候,也反常态,比如一个月内,同时实施多个目标,竟然也能驾驭的很好,甚至能够让多种知识在大脑中产生碰撞、交融,非常有助于写作、思考。所有这些经历,让我一直反思:设定目标或计划的本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多目标合适?

困境三:前段时间学习万维钢的专栏,他写的一篇文章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一直担心,拟定目标,按目标实践,难道是很好的方法吗?这其中有没有什么“黑洞”,自己不知道,会不会以为原来这种方式很好,其实,自己不自知,陷入了误区。通过他的文章,我发现:目标可以分为:内目标和外目标。别以为你知道,这很容易理解。相信我,轻易理解的原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我发现很多人(包括自己)经常在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把自己的目标建立在别人的目标上或者以别人为参照系,来拟定自己的目标,甚至有的人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照做,也不问缘由,也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这很容产生嫉妒心理和盲目跟随心理,当然,人人都有这些个”人性的弱点“,只是强弱程度不同。那么,如何避免陷入这种以别人为“参照系”的陷阱呢?如何减少、甚至避免有嫉妒心理和跟随心理?

具体分享一下感悟:“外目标”是指那些你无法轻易改变,受到外在因素影响比较大的事情或任务;“内目标”是指关于自身,哪些因素自己可以掌控,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实现,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小。举个例子:比如你去面试,那么,你无法控制面试官当时的心情如何、他是否对应聘人员某些方面有歧视(学位、地域、甚至是外貌等),这些外在的因素属于“外目标“。但是,你可以在面试前,进行非常详细的准备,把简历准备的更好,自己的着装,面试时的谈吐等,这些属于“内目标“,这个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同理,当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周边总有一些人过得很不错,或许你还很羡慕。但反过来想,这与你的目标有何关系?有何冲突?有何影响?其实,仔细想想,完全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更应该把视角向内看,也就是不断地审视自己。当“外目标”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的时候,专注地实现“内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杜绝以“别人家的孩子”为参照系这种思维误区,你就是自己的坐标系。

深入理解这个概念后,我已经应用在计划实践过程中。主要收获有三个:第一,向内看,审视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在哪;第二,做事情前,分清哪些因素可控,哪些不可控,尽最大努力实现那些可控范围内的事情;第三,对“目标”的理解更是深入了一步,在实践过程中也能用这种“思维”对抗犯懒和拖延症。

小结一下,应对未知的未来,不确定性的环境,你、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内看,审视自己,哪些事情或因素,自己可以掌控。其实,也就是重塑我们的“目标感”,区分“内目标”和“外目标”。当我们拥有了“目标感”后,那就,以不变应万变吧,做最好的自己!

欢迎您在“喜马拉雅FM”关注脱口秀节目《我眼中的俄罗斯》,诚挚邀请您与我共度在俄罗斯彼得堡的三年美好时光,了解一个有趣、好玩、不一样的俄罗斯。

个人微信:tangtommy930

相关文章

  • 解决拖延,重塑“目标感”

    上篇与你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内容,今天继续分享一下,在这样一个“快时代”,一个极为不确定性的环境,面对未知的挑...

  • 【2周3天】你有拖延症吗

    【话题】 1.拖延症人人都有,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_・? 【解决】 1.目标严峻化 2.设定小目标,养成惯性 【感...

  • 巧设目标解决拖延症

    番茄工作法之所以有效是自己设定目标并且完成目标的感觉,让人觉得非常畅快,更愿意进入到下一段专注中去。 完成目标就会...

  • 重塑目标

    讲真自八月份开始,我便没有再给自己定制过计划和目标之类的,现在再回头看走过的这十个月,上半年是走的最快最有效的...

  • 躬身行重塑战友目标感

    关于目标的重要性,目标如何设定,目标对于组织和个人的价值,这类书籍和理论汗牛充栋,简直是太多了,也看不够来。很多的...

  • 2021-11-30

    怎样在沟通中保持目标感 目标感=方案力 目标感是把目标实现的能力,目标感是基于目标,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让我想...

  • 沟通的三种通用能力之-目标感和建设性

    目标感:怎么达成目标? 什么叫目标感强? 目标感的本质是方案力,也就是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目标感本质上是方案力。...

  • 2021-11-30

    目标感=方案力 目标感是把目标实现的能力,目标感是基于目标,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这句话说的真好,目标不是强势,很...

  • 关于拖延症

    今天看了阿何的一篇文章《拖延不是病,没有责任心和目标感才是》,文中指出拖延症的产生源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目标感...

  • 2021-11-30

    1.什么是目标感 2.目标感是基于目标,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目标感的句子:我们又一个目标要完成,...

网友评论

  • 拉普拉斯兽:I am a programmer and want to communicate with you in English.
    英语角斗士:@春夏秋冬菜 可以查看文章,添加我的微信

本文标题:解决拖延,重塑“目标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ih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