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绪冷漠或反复无常,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很大的。会形成孩子要么讨好,要么操控。
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妈妈的影响重于爸爸。同时父母的情绪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认知,他会认为是自己不好才使得妈妈那样的。
1975年,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静脸实验。妈妈一开始和婴儿互动得很开心,当实验开始,妈妈把脸转过去,再转回来看着婴儿时面无表情,瞬间婴儿就感知到妈妈的变化。
婴儿先是几秒钟的懵,然后开始对着妈妈笑,妈妈没有任何反应。婴儿又用手指向妈妈,妈妈还是没反应。婴儿把头向后转向妈妈看去的地方望了望,发现没什么又转回来。看到妈妈还是无表情,婴儿开始烦躁不安了挥手、尖叫,妈妈依然没有反应。婴儿开始小哭变大哭到崩溃。即使到最后妈妈把他哄笑了,这份影响带给孩子的认知已在潜意识中完成了,它看不见、摸不着在心灵层面影响孩子的一生。
看了静脸实验特别有感触,女儿15岁了,在她小时候我的情绪也是极不稳定的,女儿喜欢看我脸色,那时候还觉得她会察言观色挺好。其实不然,那是她不安全感的雷达始终在捕捉信号。我对她稍一有不满的情绪,她第一反应就是她不好(我后来有了学习才觉察到了),随即转而成愤怒,要么哭、要么反抗、最后还是讨好(毕竟孩子小还要靠父母生存)。
模式投射在朋友身上也是,朋友不高兴了她第一反应是认为自己不好,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成天为交朋友烦恼。关系处理不好又会直接影响学习,心不安就会总启动爬虫脑、情绪脑活跃就会抑制皮质脑的工作,影响大脑思考、学习的效果。
后来我意识到了问题,便开始帮助女儿建立自我。当我对她有情绪时先自我觉察,同时告诉她不是她不好,是我自己的情绪我自己负责处理。多一些耐心、多听她的想法、尊重她的选择,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好在现在意识到也不晚。
如果妈妈们能在孩子0-3岁就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陪伴宝宝的过程给宝宝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宝宝将受益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