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几个影像艺术发展的技术变革,很有意思。
镜子与自画像
文艺复以前,画家很少画自画像。文艺复兴以前的画家,画的都是宫廷画或者都是宗教画,都是《圣经》里的故事。
当然有当时宗教文化的影响,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技术上的限制。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镜子,大家都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当然也有人说河水的倒影什么的,但是那是模模糊糊的,也是在室外湖边才能看到,并不是随时可以看到。
随着玻璃技术的发展,造出了镜子。
造出镜子之后呢,人们发现原来我长这个样,人的自我意识开始大幅地提升。
而此后也出现了大量的画家自画像。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梵高自画像。
颜料管与风景画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十七世纪初的作品,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画家画的都是人物画,而很少有风景画。为什么?
抛开审美、艺术史自身发展等等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颜料问题。
当时的画家使用颜料密封技术不好,颜料很容易变干,所以买了颜料要很快的用完,不然干了就没法画了。所以这种限制就意味着画家必须固定在一个地方,很难到户外去画画。
于是画家开始想办法增强颜料的可携带性,同时避免颜料变干,最早使用的是什么呢?
猪尿泡。
就是用猪尿泡装颜料,密封起来,用的时候用大头针扎个孔,一点一点挤出来。
但是一旦扎了孔之后,密封性就有问题了。
后来有个肖像画家约翰·戈夫·兰德,他就不断寻找各种方式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用了一种锡制的颜料管,最后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发生了,可以批量生产锡制颜料管。
而由此引起画画成本降低,让更多的人可以去学习画画,而且也可以画各种户外画,风景画。
而且相对人物画来说,风景画的色彩更多,种类更丰富,我们后来才能看到各种著名的风景画,比如莫奈的《日出·印象》
今日读书笔记:
1、西方文明有三个根基。
一个就是古希腊的文化。我们说的文化是个狭义的文化,就是那些务虚的东西,比如说文学、艺术、神话,包括奥林匹亚竞技会、悲剧、哲学这些东西,这些都是西方受古希腊文化影响的。
西方文化的第二个根基就是罗马。罗马更多的是务实的东西,制度、法律、管理体制、公共工程,这些都是有用的。
第三个就是基督教的信仰和它的价值观。那么一直到今天,西方文明还叫基督教文明,他们信仰基督教,他们的价值观,包括他们的契约精神、诚信意识、家庭观念,都是来自于基督教。
2、自我管理
一个人要从小就去体验,有自我管理自发做事的机会,去感受一下主观能动性和结果的关系。然后自己有想法,有计划,去行动。
成绩的利害关系被夸大到一定程度,就影响了其他方面。而成绩并不是你使多大劲就有多大进步的,还有智商、方法等因素。
而保持主动性、热情和活力,是为漫长的一生积蓄动力。
3、阅读
阅读就是和最聪明的人对话,用几个小时吸收智者一生的智慧。持续阅读,量表会引起质变。生活中阅读量不同的人,几乎可以算是不同的物种,这条结论对教师、家长和孩子都适用。
4、遗忘
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
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致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5、对你就像对自己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
——《爱你就像爱生命》 王小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