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 26,《感应》,2024
标签:惊悚?
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感应》,一部小说《她只说是的》,都让我切实感受到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
电影评分是我今年以来看的电影中评分最低的。
在我看完电影之后,再去看了不少豆瓣的评价,才算模模糊糊地理解故事。
刘玉玲饰演的亚裔母亲是个标准意义上重男轻女的女人。用她白人丈夫的话来说,不要让我来提醒你,你有两个孩子。
当儿子满口脏话地向她兴奋表述自己在学校里霸凌他人的“作奸犯科”过程时,母亲带着满眼“我儿子真棒”的温情眼神欣喜雀跃地引导儿子谈论更多。
面对父亲一再地强调不要说脏字,儿子的态度是充耳不闻,母亲是满不在意。
沙发的另一边,是身陷心理阴影下焦虑沉默的女儿。
于母亲来说,女儿的心理阴影拖累了这个家,更拖累了儿子。
女强人式的母亲,更喜欢这个在竞赛中出彩不断的儿子。至于女儿,母亲亲口告诉儿子,女儿同他是不同的。
女儿在目睹过好友的滥用药物意外离世后,陷入了创伤中。她向他人解释,像陷入了四面都是淤泥的空间里,无力爬出;会想回到她们离开的时候,不是想挽回什么,而是想一同离开。
面对女儿的创伤,母亲只觉得是负担,拖累,是“只能交由时间去自愈”的存在。
因为这个负担,他们不得不搬进这座老房子里。
女儿发现自己好像能够感知到离世好友在这个房子里。
这样的言辞遭到母子二人的嘲讽,更觉得她是病得疯了。
直到鬼魂在他们面前发了疯,砸毁了儿子的房间,掀翻了那些他引以为豪的奖杯。
在父亲的安排下,灵媒上了门。
片中的灵媒专业度不高,说得含糊。
灵媒说,它自己也觉得疑惑,为什么自己会出现在这里;甚至对它来说,现在和过去是同时进行的。
家人们对这个积极收钱办事却不利的灵媒心生排斥,觉得这真是毫无道理。既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干脆便听之任之吧,反正女儿也极力说它并没有要伤人的企图。
虽然如此,但是灵媒却又不请自来地告诫父亲,注意一扇关闭的窗户。
事实证明灵媒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当客厅中那块古老的镜子出现鬼魂的真容时,故事真相才得以大白。它终于恢复自由,魂归天际。
如前文所说,因为文化差异,不清楚导演是想表达什么主题。青少年对药物的滥用?还是霸凌?还是女性对饮用他人的饮料需要提高戒备心?
而含糊其辞地表述,也让电影结尾引发了很多争议。当然也让评分不好看。
鬼魂视角的拍摄手法,让人像在中介app看房,使人发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