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拥抱技术,塑造可能

拥抱技术,塑造可能

作者: 吴小琴凉州207 | 来源:发表于2019-04-27 22:41 被阅读0次

教师的智慧是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在技术介入教育并成为一种趋势的今天,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应该不会因为技术的介入或变更而失去,更应该是在不断生长中获得全然不同的发展或者变革空间。

2019.01.20晚

一、教师自身的改变是开始。

01.学到老,活到老

“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活到老,学到老”,而是“学到老,活到老”。技术更新迭代如此快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正悄悄使用新的工具,教师群体已经成为互联网学习的先驱者,还是老话,一个不会使用新时代工具的老师,他是要社会淘汰的,只有学到老,才能活到老。

02.做设计者,不做传递者。

而今老师面对的不是只会听老师讲课的学生,而是一群一出生就已经身处数字化时代的孩子。他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会对老师所讲的产生质疑,会利用最fashion的工具进一步探索,他们会自主建立新的沟通空间、会拓展多向的交流途径。这样一来,老师面临的挑战来了:传授知识不能再是简单的灌输,更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合理的学习过程,做学习情境和学习引导的设计者。

03.虚实结合,激发主动性。

教师在真实的课堂里做好“教授者”以后,需要再进入“设计者”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真实的体验虚拟,让学生通过体验自主进入学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问,让他们知道如何思考并掌握探索的方法。

二、分歧共存,多元发展

教师的智慧是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在技术介入教育并成为一种趋势的今天,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应该不会因为技术的介入或变更而失去,更应该是在不断生长中获得全然不同的发展或者变革空间。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路上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性。每个人对于这条路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想法。我们看得见多元化的创造,听得见多样化的声音。试想:在教师和学生都具备新技术环境的时候,教育产生的颠覆性变革将会是什么样?

三、重塑信息化学校文化“扁平化”

学校文化的信息化应用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仿佛一片片美丽的深林,在四季变化中拥有层次不一样的美景。扁平化概念的核心:去除冗余、厚重和繁杂的装饰效果。可以这样理解:让“学校文化”本身作为信息核心被凸显出来。校长微信是学校信息化的窗口,透过窗口基本可以给该学校的信息化定位:是最层次的皮毛还是深度融合。

大学科观,理解、探索、不局限、尝试构建。新的技术不可替代,这是教育新一轮的转变,更会带动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度转型。

相关文章

  • 拥抱技术,塑造可能

    教师的智慧是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在技术介入教育并成为一种趋势的今天,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应该不会因为技术的介入...

  • 行为塑造技术

    一、《行为塑造技术》王婷灏,中原焦点团队讲师、心理咨询师,持续原创分享第1444天,2022年11月10日 ...

  • 《拥抱可能》

    一有空闲我就打开这本书,上班路上车里看,睡觉时插着耳机听,刷牙洗澡时时外放听… 老公说你魔怔了,比你儿子都重要吗?...

  • 拥抱可能,皆有可能

    一周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拥抱可能》。 这本书的作者埃格尔博士是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

  • 有可能的未来

    D1 2016.9.11 我和你要塑造一个有可能的未来。 第一天,已经想你, 想念你温暖的唇和赤裸的拥抱, 我们...

  • 拥抱技术,塑造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Ⅰ(《五维突破》读书笔记7)

    一、教师自身的改变是开始。 01.学到老,活到老“老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活到老,学到老”,...

  • 读《拥抱可能》

    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治愈系,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就是关于奥斯维集中营,印象非常深刻。 这本书同样关于奥斯维,关于奥斯维...

  • 拥抱新技术

    今天我使用石墨文档,语音输入速度很快很方便,我们要拥抱新科技,开始的时候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分享,并不想尝试,现在用来...

  • 工程师的使命感从何而来?

    前言 技术塑造了我们现在的生活,那么又是什么在塑造技术自身呢?很多人会联想到程序员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

  • 技术舒适区.png

    远离舒适区,拥抱技术更新,构建自己的技术骨架,孕育出自己的技术自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拥抱技术,塑造可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gl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