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文学家姚燧73岁时,侍妾侍奉他沐浴后,宠幸了她。谁知第二天,侍妾却说:“您已年迈,倘若我就此身怀有孕,恐怕会被家中怀疑,不如您留个证物给我吧!”这件证物后来果然救了她。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98ff4-1736298735296)]
姚燧三岁丧父,被伯父姚枢抚养成人,姚枢是元初著名的汉族儒臣,他对姚燧的成长和教育非常重视,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姚燧18岁时跟着国子祭酒许衡学习,在他的指导下,研究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后来又接触了韩愈的文章,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
1275年,在许衡的推荐下,姚燧走上仕途,他见过老百姓的苦日子,所以当官时总是做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尤其是断案的时候,讲求公平,深受百姓信任。
任职期间,他明察暗访,对过去的大案要案重新审查,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同时注重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对贫困之人予以赈济,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爱戴。
可以说,姚燧是个想着老百姓的好官,然而,他也和当时的文人一样,喜欢和那些漂亮又有才艺的艺伎一起吃喝玩乐,寻求人生乐趣。
[图片上传失败...(image-f4bcb0-1736298735296)]
有一回,姚燧设宴宴请朋友吃饭,还请了好多歌伎来跳舞助兴,在这群歌伎中,有一个女子的舞姿灵动,不但跳得好看,长得也漂亮,而且说话带有南方口音。
姚燧一下子就注意到她了,把她叫到身边,关心地问道:“姑娘,你多大啦?我听你口音,是南方人吧?”
这个女子很警惕,回答得特别有礼貌,但就是不肯说自己的情况,她知道自己得罪不起这些人,但也不愿意告诉他们实情。
姚燧见过很多人,一下子就猜到她或许有难处才不愿意说,旁边的客人还以为姚燧想把这个女孩纳为妾,都在旁边帮着姚燧说好话。
[图片上传失败...(image-61d983-1736298735296)]
女孩没办法,只好说出了实情,她低着头,眼睛里有难过和倔强,原来她是南宋大儒真德秀的后人,因父亲收入微薄,无法偿还公债,才被迫卖入青楼。
姚燧听后大为感叹,他拿出自己的名帖,对身边的小厮说:“你快去丞相家一趟,让丞相帮忙把这个姑娘的户籍弄好。”看到姚燧如此帮这个姑娘,大家都以为他是真的有心要把这个姑娘给自己当妾。
殊不知,下一刻姚燧就环顾了一周宴席,最后对着酒席后面的一个叫黄球的小吏说:“黄球,听闻你还单着,我看着姑娘不错,今天我来给你们做媒,把她许给你当老婆,以后你认我做父,如何?”
黄球大喜过望,他没想到来参加个宴会,还能跟姚燧搭上关系,甚至还多了个老婆,于是当即应下这桩婚事。
之后,黄球真的把这个歌伎娶回了家,不但如此,婚后的他,在姚燧的名气加持下,官途很是顺畅。
姚燧虽然喜欢和艺伎混迹在一起,但他还是有底线的,他能理解这些女子的苦处,还很尊重这些女子,经常为她们说话,更加不会看不起她们。
公元1311年,73岁的姚燧写完《宗实录》和《武宗实录》后,便退休回家。一次,他和一位侍妾洗完澡后,一时情难自己,睡到了一起。这个侍妾很聪明,第二天她委委屈屈地对姚燧说:
[图片上传失败...(image-9dbc0a-1736298735296)]
“老爷,您太厉害了,但您现在年纪大了,如果我怀孕了,以后家里人肯定会怀疑孩子不是您的,您得给我留个东西,这样我以后就能证明自己和孩子都是老爷的人了。”
姚燧觉得她说得在理,这么简单的要求,他当然不会拒绝,于是拿过她的衣服,在上面写了一首诗:“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过后更无春。纵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坟前拜妇人。”
写完这首诗后没多久,姚燧就生了重病去世了,而他的这个妾室,真的怀孕了,还是个儿子。
但家里人也果真如她之前所猜测的那样,大家都怀疑这个孩子不是姚燧的,见此,她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证物,这才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和儿子的身份。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507ee-1736298735299)]
纵观姚燧的一生,他为人正直,不怕得罪有权势的人,但也因此被人排挤和穿小鞋;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他是个做实事的官,有自己的底线,还尊重女子,在那个年代实属难得。
历史是复杂的,人性是多面的,我们能从历史的人物里,看到人的悲欢离合,这让我想起当年明月曾说过的话:“很多人看到的历史是故事,而我看到的是情感,是痛苦、悲伤、挣扎、追悔莫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