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金融的去中心化
1.1 金融去中心与去中介需区分
我们可以把金融功能和地理意义的中心看作是“大中心”,把金融中介的存在看作是“小中心”。
(1)首先,金融中介一直伴随人类历史发展,比中心的出现要早得多。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搜寻成本、匹配效率、交易费用、规模经济、风险控制等决定了中介存在的必要性。反过来看,金融中介能否真正消失,也要看新技术或制度能否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2)其次,金融中心化可以包括(无形)权力中心化与(有形)地理中心化。
据记载,17世纪时,伦敦的银行收款人,每天去别家银行收取欠它的现金。一天,两家银行的收款人偶然在一家咖啡馆相遇。他们俩决定当时就在那里核实彼此该收的款项,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不久,其他收款员得知了这个办法,均照此办理。从此,这家咖啡馆就成为第一个票据交换场所。各银行负责人发现了此事,有的下令不准这样做,但有些人认为这个方式有价值。后来他们定了一套规章制度,任命了一位经理负责此事,并发展成全世界的票据交换所——伦敦票据交换所。这就是金融基础设施的中心化尝试。
此后,中央银行最早发源于17世纪后半期,以瑞典国家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创建为标志,而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则在19世纪初期,主要是以英格兰银行独占发行权为标志,最终创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是在20世纪初,主要是以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的成立为标志。由此,现代意义上的金融中心化机制得以创建起来。同时,金融也在空间地理意义上进行集聚,如17世纪出现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
我们看到,金融中心化的过程要晚于金融中介的出现,这就意味着在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有非中心化的状态与过程。历史的演变是逐渐波动的。
1.2 短期和长期这种中心与中介的“去”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
从形式上来看,去中心在短期内更容易实现,因为原有的中心在弱化。从短期来看,去中心化比较容易;但从长期来看,本质上的去中心依旧是比较困难的。除非颠覆现有的社会权力架构和组织形式,否则真正的长期去中心化只能是空谈。
从长期来看,去中介似乎更容易实现。虽然短期内由于有很多伪中介,导致去中介比较难。但最终来看,金融演进的逻辑无非是利益、效率、安全的“三角制约”,主要技术的挑战都在于对这三个矛盾的权衡。
而当前,从技术视角看,我们关注的是为什么金融更可能去中心、去中介?从制度视角看,则需考虑为什么金融需要去中心、去中介?
目前的中心化和去中心、中介化和去中介,不是简单快速地就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历史的演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此是纠结的。
1.3 现实中的挑战与局限性
在现实中,中心化与去中心、中介化与去中介往往都不是单向变化的,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多元性。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其复杂性。
第一,真正的去金融中介(小中心)能否实现?
(1)首先,以经常被看作是去中介代表的P2P网贷为例,实际上在国外,对冲基金和银行正在大张旗鼓地进入P2P领域——不仅通过证券化把P2P贷款重新包装为新的金融工具,还通过这些平台从事贷款业务。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莲·邰蒂撰文提出这是源于一个卑鄙的动机:监管套利。
(2)其次,就股权众筹来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众筹融资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采用“领投—跟投”模式,利用专业的领投人来进行项目筛选和风险控制,因此它更像是将传统金融中介的功能蕴含在新的投资者结构当中,而不是简单地“去中介化”。
(3)最后,就银行业来看,美国的富国银行有6200家网点,这个数字在过去三年基本上没有变化。许多银行过去都讲过要进行银行业务网点调整,减少网点。
第二,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中心化(大中心)表现(央行主导权)。
(1)一方面,以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为代表,在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12以来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CCP)快速发展起来。金融危机以来,CCP在化解系统性风险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和高度重视。这确实是典型的中心化机制体现。
(2)另一方面,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支付清算机制,不仅在现实中促进了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而且也引起了各国监管者的高度重视,这与CCP类似的中心化机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
第三,如何看待地理意义上的中心化与去中心?
金融地理学(Financial Geography)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最大贡献是提供了研究金融问题的全新视角和方法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由于IT技术的发展等,地理因素已经不重要,典型代表如奥·希林(OBrien)提出的“地理已死”(end of geography)。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伴随着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空间地理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会不会逐渐被弱化甚至消亡?
- 02 -
文章解读
1. 我们可以把金融功能和地理意义的中心看作是“大中心”,把金融中介的存在看作是“小中心”。
2. 首先,金融中介一直伴随人类历史发展,比中心的出现要早得多。
3. 从短期来看,去中心化比较容易;但从长期来看,本质上的去中心依旧是比较困难的。
4. 金融演进的逻辑无非是利益、效率、安全的“三角制约”,主要技术的挑战都在于对这三个矛盾的权衡。
5. 目前的中心化和去中心、中介化和去中介,不是简单快速地就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历史的演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此是纠结的。
6. 在现实中,中心化与去中心、中介化与去中介往往都不是单向变化的,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多元性。
内容来源:《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认识云鹏老师:
《区块链读书会》创始人、EOS引力区引力节点、区分主节点/项目分析师、GOGOC社群联合发起人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