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174
然后子思用一系列比喻来形容天地之道是什么?“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修“至诚”为什么要达到博厚、高明、悠久?这就是天地之道。因为这种修行符合天地之道,所以才能达到天地生物不测的那种至高境界。
天地之道,前面是三个词组,到这里拆成六个字,天地的特点,第一,博,广博、广大,第二,厚,深厚,第三,高,境界高、非常高,第四,明,他是明亮的,明白的,第五,悠,他是悠远的,这讲的是空间,第六,久,长久,这讲的是时间。
但是天地之道的博厚、高明、悠久是怎么来的呢?是一点点积累的。是通过诚,一点点积累,就能达到这个效果。达到这个效果之后,体现出来的东西是变化莫测的。接着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海河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选自:杨军师父《中庸别讲》
………………………………………
感悟:
天地之博厚、高明、悠远的显现,是因其于细微处的点滴积累!那么,人所被见于学识渊博、气质清雅必然也是长年累月之积累而来!这皆源于日用平常的克己复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