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日课174

作者: 琴昕 | 来源:发表于2021-07-05 11:00 被阅读0次

《中庸》日课174

然后子思用一系列比喻来形容天地之道是什么?“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修“至诚”为什么要达到博厚、高明、悠久?这就是天地之道。因为这种修行符合天地之道,所以才能达到天地生物不测的那种至高境界。

天地之道,前面是三个词组,到这里拆成六个字,天地的特点,第一,博,广博、广大,第二,厚,深厚,第三,高,境界高、非常高,第四,明,他是明亮的,明白的,第五,悠,他是悠远的,这讲的是空间,第六,久,长久,这讲的是时间。

但是天地之道的博厚、高明、悠久是怎么来的呢?是一点点积累的。是通过诚,一点点积累,就能达到这个效果。达到这个效果之后,体现出来的东西是变化莫测的。接着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海河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选自:杨军师父《中庸别讲》

………………………………………

感悟:

天地之博厚、高明、悠远的显现,是因其于细微处的点滴积累!那么,人所被见于学识渊博、气质清雅必然也是长年累月之积累而来!这皆源于日用平常的克己复礼!!!

相关文章

  • 🎏《中庸》日课174

    《中庸》日课174 然后子思用一系列比喻来形容天地之道是什么?“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修...

  • 对联日课174

    对联日课174: 一山云雾掩苍翠;满湖波涛湛青蓝。 對聯日課174: 一山雲霧掩蒼翠;滿湖波濤湛青藍。

  • 🎏《中庸》日课5

    《中庸》日课005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下最通达的方法、大家都认同的方法就是中庸。既...

  • 🎏《中庸》日课11

    《中庸》日课11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孔子说,这个方法得不到推行啊,这是一个总结。前面这一大段讲的是中庸的方法...

  • 🎏《中庸》日课12

    《中庸》日课12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

  • 🎏《中庸》日课15

    《中庸》日课15 当你征求他人意见时,会发现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你把这些信息收集完了之后,怎么去筛选?分两步,第一步...

  • 🎏《中庸》日课20

    《中庸》日课20 子思在前面举舜的例子,这里举颜回的例子,还是在暗示给我们另外一层含义,舜是帝王,颜回是平民,两个...

  • 🎏《中庸》日课17

    《中庸》日课17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 🎏《中庸》日课16

    《中庸》日课16 在两天前《中庸》日课中,我们讲了舜的大智慧具体做法三“隐恶而扬善”和做法四“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 🎏《中庸》日课19

    《中庸》日课19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这是《中庸》第八章,是孔子对颜回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日课17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bb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