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间偶读清人黄丕烈《题〈甲乙集〉》题跋一则,其以学者态度藉题跋一改传统题跋自娱自乐的抒情传统,与现代书话写作旨趣具有内在相似性。民国时期,黄丕烈的题跋为藏家推重,不拘短长,或值百金,《思适斋书跋序》中记有“家无荛圃手校之书,百城因之失色”之语,可略知其价值所在。
现代书话我印象最深的是《西谛书话》,去岁冬日完整地读了一遍,也曾为之记片言,聊志观感。
《西谛书话》其书第言古籍,唐人小说、宋元话本、明清传奇、版画图谱、地志农书、诗人别集皆有涉猎。读其文,如对西谛先生其人,聆其娓娓谈不倦,备述访书之艰、淘书之喜、读书之乐、分书之法、藏书之趣,种种真情痴意,溢乎其中,后之览者必能慨然尽得之。
又每见有文字如谈《笠泽游记》者,隽永清丽,状展卷之思,结山水之想,至情至性,长短不拘,颇类余之日日读书小记之语,是以尤觉亲切可喜。
一书一记之,所记之言或长或短,不一而论。或告以来处,或校以版本,聊为存记,以备异日周览。每有锥心泣血之言,备述得书艰辛。觅之穷巷,得之通衢,千金散去,室盈书积。个中滋味,岂足为外人道哉?是以每致一书,即怀而归,就灯下展卷,如对故人,可作联床话,可作剪烛语,娓娓不倦,漏尽方休。
余喜读如《燕京岁时记》题记之言,非志其梗概,乃四时清景兴会,所见所与,故国故梦,翻然睫前,一时纷集,哀婉低回,读之,情有不胜……

又,前几日在网上购买的《劫中得书记》与《渭南文集》今日同时收到,拆开包裹,信手翻开《劫中得书记》,见第四十五篇《渭南文集》,备述其得此集始末,不免感慨生焉。
网友评论